|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工程资料 » 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译名

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译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2  作者:中国园林   园林不是少数专家书斋里的研究对象,而是关系大众的普及事务,所以我认为术语标准应顾及群  浏览次数:194
    

  园林不是少数专家书斋里的研究对象,而是关系大众的普及事务,所以我认为术语标准应顾及群众的理解,硬性规定是没有用的。近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成立的都是“景观规划设计”之类的单位,肯定将一呼百应。华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设了一个“花卉应用及景观设计方向”,其招生结果大大好过园林专业的“风景园林方向”,更不用说“园林方向”了。在汉文化圈中,将landscape architecture翻译成园林是非常牵强的。我看这种情况在数十年里都很难改变,甚至根本改变不了。

  我在《必也正名乎》[1]中谈到过:陈植先生在世时曾力主恢复使用造园一词,其理由是,园林只不过是我国庭园的古名,不合IFLA所定的,今后LA学科是以庭园为起点而向大自然发展。依我的见解[2],比起园林一词,造园一词的确可以减少许多对于这个专业的误会,但是 “造”字过于偏重技术性,缺乏规划设计的内涵;而“园”既然是我国庭园的古名,则始终脱离不开围墙或篱笆的限制,比不上当初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Olmsted)大力提倡的LA概念。

  由于“园林”一词内涵的天生缺陷,特别是在世界上该学科已进入landscape architecture甚至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的时代,该词更显出不适应性,所以孙筱祥先生提出用风景园林来意译LA。孙先生的本意,是用园林的前面加上风景来扩大学科的内涵,比起造园来说视野开阔得多,也许还有与我国台湾使用的“景园”一词相调和的意思。此说一时使大家感到豁然开朗。中国园林学会升级并改名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则另立了一个以规划设计为主的风景园林专业,以区别于“以综合性为特征”的园林专业和以植物为主的观赏园艺专业。但是,风景园林这个名字还是引起许多行外人士的疑惑,难道园林不是风景吗?或者还有不是风景的园林吗?对于风景园林来说综合性就不重要吗?发展到近来,研究生的学科目录里干脆取消了综合性的园林学科,只剩下两端:一端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一端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本来以综合性和交叉性为特征的LA学科被彻底肢解并消失了,对于这样的结果,孙先生肯定会出乎意料。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1996)》前言中提到:“‘园林学’一词,有的专家认为应以‘景观学’代替,但考虑到我国多年来习用的‘园林学’的概念已不断扩大,故仍采用‘园林学’,与英文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当。”这段话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修改了一度采用的用“风景园林”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对译的作法;二是考虑到“园林学”是我国多年习用;三是虽然原来的“园林学”的概念相对比较狭隘,而由于这个概念已不断扩大,所以仍然采用之。

  我觉得这三点都值得商榷。(1)《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1996)》又用回“园林”这个词根,干脆取缔了“风景园林”这一概念。对于后者我是支持的,但对于前者我感觉是个倒退;(2)“多年习用”是多年来不肯改变“园林”这个学科名称的主要理由,对此在下文将另加论述;(3)所谓“园林学”概念已不断扩大,这只是本学科圈子内的感觉,外人几乎毫不知晓。远的不说,就拿我在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来说,除了园林教研室的几个人,没有几个人明白园林学科到底是怎么回事,以为林学是在城外种树,而园林只不过是在城里或园子里面种树而已,更何况林学院以外的人呢? 5年前我曾打过一个报告要求将专业名称改为风景园林,好不容易报告经过院、校两级,最后到了农业部,还是被驳了回来,你又怎能指望农业部的官员们了解这个本来不属于他们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呢。其实,对于内涵改变了的事物赋予新的名称,比起坚持老名称要好得多。一是不容易造成误解,二是在事物发展变化很快的现代社会,传播一个新概念比等待一个老概念在人们心中慢慢改变要迅速和容易得多。美国就是这样办的,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的新概念,人们的思想也活跃得多。想当初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Olmsted)如果不是选用和大力推介LA(据考证LA并不是奥姆斯特德首创的),世界的LA学科大概还在garden的篱笆墙里转圈子呢。为什么中国人的语言就一定得坚持老术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一定得坚持老方式? 而且,园林因为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具有强烈的群众性,不比一些高深或孤僻的学科,一些名词的概念只在学术界小圈子里流传。而一个名称一旦在广大人群中形成一个概念,想要纠正是何其难也!园林作为一个事物,我们不想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它的名称。我们要求的只是改变学科的名称,以适应学科的实际。

  采用“景观学”替代“园林学”,应该是有很大进步意义的建议,但我仍觉得不是很准确,因为景观学给人以被动描述或纯理论研究的感觉。我们这个专业的吃饭本钱还是要靠营造,即规划设计和建造维护。如果我的学生毕业出去说“我是学景观学的”,恐怕很难找到饭碗。

  为什么LA一词的对译在中国如此步履艰难呢?除了中国的传统思维方法影响和中国园林本身拥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以外,对于LA中的A(architecture)的误解是个主要原因。由于普通的词典都将architecture翻译成“建筑”,所以硬译的话,LA就会翻译成“景观建筑”之类,这当然会使行外的人士产生错误理解,使行内的人士大为不满。刘家麒先生对此专门做过研究,发现国内对LA的翻译有造园学、园林建筑学、园景建筑学、风景建筑学、景观建筑学等,港台则一般译为景园建筑学,总之除了造园学一词以外概不能摆脱“建筑”二字。为此,余树勋先生翻阅了多部大型英语词典和一些英文专著,发现连一些现代的英美人士对于在landscape后面使用architecture一词也不甚理解。深圳大学的吴家骅教授在其专著《景观形态学》中也提到这一问题。余先生在其文章结尾明确指出,architecture与landscape连用时不能当“建筑”解,建议LA可译为“风景建造”或“园林建造”。

  实际上还存在有另一种译法,孙筱祥先生在《中国园林》1990年第1期上把landscape architects翻译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近年来俞孔坚教授则将LA翻译成“景观规划设计”。这是由于现代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分家,规划设计已经是现代的architecture的中心内容。随着学科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社会管理的需要,设计与施工分家应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在我国目前与建筑配套的园林工程投资只有建筑部分的百分之一二,存在着大量小型的园林工程的条件下,很难做到设计与施工的彻底分家。只会设计而不会做施工的风景园林师,只能在高校或专业设计院呆下去,社会对之的需求量太小。所以,在我国还是将与landscape相连的architecture按其原意“营建”或“营造”来翻译为好。

  我在拙文“论LA的中译名问题”中曾经讲到,architect的古希腊原意是“匠师的总头头”,“总匠”,“大匠”,作为总匠不仅要负责规划和设计,还要指导施工,甚至要亲手做雕刻壁画,而architecture就是“总匠”应有的学问和修养。这些都是程世抚先生告诉我的。梁思成先生主张将architecture翻译成“营建”,古汉语的“营”字含有经营、策划、规划、设计等意,“建”即建造和维护,其所见正与程世抚先生相同。 将“营建”一词挂在“风景”一词的后面,则一切对于architecture的不理解都将云飞烟散。正如中国不是每个人都去追究每个汉字的出处和原意一样,西方同样是大多数人不会去追究每个词的本义和演变,由于architecture和房子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也就忘记了它的原意,于是出现了现代的西方人自己也不理解的现象。奇怪西方的老学究们怎么会把“建筑”放在“景观”后面成为一个学科,而这个学科其实经常不以建筑物为主要对象。

  总之,LA比较准确的翻译,有风景建造,景观规划设计,地景规划设计,景观营建,风景营建,景观营造等。在这个范围内选用任何一个作为学科名称,都是可以的。我个人倾向于使用景观营造,因为景观比风景的范畴更大,与人的活动关系也更密切一些,为学科的发展留下了较大的余地;而采用景观营造是因为它比景观营建读音响亮。以后,不管在大专、本科或研究生阶段,也不管设在什么类型的学校,学科名称只有这一个。对于本科以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应该植物生态和规划设计并重,不宜偏斜。到了研究生阶段,可以再分别在植物材料、旅游生态、区域规划、景观设计、景观管理等方向侧重发展。这样的学科,似不宜属农科,也不宜属工科,建议像我国台湾和英国的一些大学一样,列为理科。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