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屋顶绿化技术,克服了此前应用时“承重不够、屋面渗漏、养护困难”的缺点,植物是否缺水,会自动通过新型远程灌溉控制技术反映到养护管理员的手机中;不用担心太重,连自行车棚顶都可以运用……昨天我市举办的首届园林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推介会上,很多先进的绿化技术让人眼前一亮。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政策激励,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在我市“落地”还面临不少难题。
轻型屋顶绿化技术已获4项国家专利,没有小区愿使用
高4米、宽5米的室内立体绿化墙面,由绿萝、红掌、吊兰等十多种花草组合而成,相当于种了600盘植物。推介会参观环节,记者在位于定淮门大街的万荣园林立体绿化研究中心看到,这一立体绿化墙面从外表看起来很平常,用种植毯覆盖住营养土,然后将植物塞进种植毯表面的“小口袋”,但据介绍,这种室内立体绿化的核心技术是灌溉控制系统,每平方米的造价达到2500—3000元。
中心室外立体绿化则很“亲民”,包括种植框垂直绿化系统、轻型屋面生态绿化系统等。“轻型屋面生态绿化系统,是之前屋顶绿化技术的再升级,施工过程全部转移到基地,运输到待绿化的场地,直接拼装,也可以在屋面任意移动、组合,便于屋面维修。有效解决了此前屋顶绿化面临的‘承重不够、屋面渗漏、养护困难’三大难题。如果种植的是普通草坪,每平方米造价只有200多元,与现在屋面铺设人工草坪的价格几乎相当。”南京万荣园林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锦荣告诉记者,这一被不断“升级”的技术已经取得了4项国家专利,但尴尬的是,历经多年推广,仅少数政府机关单位尝试,几乎没有一家小区使用。
无技术规范、无政策激励成技术推广难题
“大雨导致的屋面积水、高温导致的热岛效应,都可以被屋顶绿化缓解。而绿化喷滴灌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市园林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推广使用绿化新技术是提升城市园林品质、建设生态示范区的必要手段。
一项项新技术应运而生,为何在推广使用中遭尴尬?
“重视程度还不够,不少人仅满足于一般水平的绿化。”吴锦荣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准备免费在鼓楼区政府对面的两幢高楼推广屋顶绿化,其中一幢居民楼因未实现2/3业主同意而不了了之,“住在楼下的业主认为,自己享受不到,为什么要签字,楼顶的部分居民则坚持认为,实施屋顶绿化会使自家面临漏水等问题。”
“无技术规范、无政策和资金扶持是阻碍新技术运用的最大难题。”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王良桂教授表示,在新建住宅的设计中推广使用绿化新技术是一条捷径,“其越过了2/3业主同意的障碍,但由于目前尚无相应的技术规范,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屋面防水、荷载量等均缺乏参考标准。”王良桂说,在政府还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时,很多开发商考虑到造价成本,也会刻意省略这一重要环节。
“新规”将出台,“屋顶绿化”或成新建住宅必需品
“隐藏在高校、科研院所中的绿化新技术究竟有多少,目前并没有确切统计。”市园林局园艺科技处处长臧廷亮表示,举办首届园林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推介会是为企业搭好唱戏台子,也是为更好地破解绿化新技术运用中的难题和障碍,“让绿化生产、经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有交流和沟通,新技术推广才会找到突破口。”
“我省正在推广建设绿色节能建筑,立体绿化的运用是其中重要一部分。”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关于江苏省立体绿化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江苏省建设绿化技术应用规程”都将出台,明确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必须纳入绿色建筑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中,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进一步推动。
“应该对具备条件使用新技术的建筑,通过补贴的形式鼓励其应用,然后将示范补贴扩大到普惠制,从建设补贴扩大到建管并举,从单一的财政补助扩展到减免税费、低息贷款、绿地率有限折算等多种方式,为园林新技术的应用谋求更宽的渠道。”王良桂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