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多大了?
距今1亿8千万年前的早侏罗世就有了
长期以来,被子植物的起源一直是让人困惑的演化生物学难题。主流的古生物学家都认为,被子植物的历史不会早于白垩纪。这种观点将它们的“年龄”定在距今1.25亿年左右。此外,国内外许多植物学家都曾对其“年龄”提出了不少假说,而唯一能够辨别这些学说孰真孰伪的办法,就是找到相应的化石来检验。
王鑫一直致力于被子植物化石的研究,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在辽西发现的1.6亿年前的被子植物——中华施氏果的化石。中华氏史果属于中侏罗世的化石,从表面看,它的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长在一起,这和银杏等裸子植物有些相似,但又不尽相同。因为它的雌性器官在植物未受精前,是封闭的,而裸子植物却是敞开的,而且雌性器官的中间有纵向的隔壁是任何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这些都是被子植物的特征。
在此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1.25亿年前不仅有被子植物,而且还有不少种。目前发现的1.25亿年前,全球范围内符合严格定义的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在全球范围内有8属10种,分别命名为梁氏朝阳序、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十字中华果、始花古果、中华施氏果、迪拉丽花、中华星学花、道虎沟太阳花等。遗憾的是,这些被子植物的“先祖”们,都没有被流传下来,甚至连“亲戚”都没有。即便如此,这些化石已经足以将被子植物演化历史至少向前推进至早侏罗世,也就是距今1亿8千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