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杨柳岸,烟雨拂桃花。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的湖州,青山绿水相映,江南水乡如画。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湖州市平原绿化还存在“短腿”:吴兴、南浔平原地带绿化总量严重不足,林木覆盖率大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平原绿化用地紧张,不少水乡村庄树木不多;河港两岸、道路两旁树木后期养护不到位……
如何加快平原绿化建设,实现“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蓝图?王金法、丁梅江、陈永祥等11名市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继续加快平原绿化建设推进湖州现代林业发展的议案》,聚焦平原绿化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难点问题,呼吁全社会充分认识平原绿化对于优化发展空间、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通过森林系列、重点防护林、农田林网、绿色通道等工程建设,湖州市平原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12年底,全市新增平原绿化面积14.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4.7%,农田林网空置率达到91%以上,走在了浙江省前列。但是,矛盾依旧存在:一边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良好生态、绿色森林、新鲜空气的需求日益旺盛;一边是森林大多在山区,远离市民工作和生活的区域,平原地区森林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功能不强。
去年,作为市人大代表,王金法参与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的多次调研活动,对平原绿化工作深有感触。“在我脑海里,村庄应该被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海中,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风景如画。但是,如今走进一些水乡村庄,看到房屋四周光秃秃的没有树木,而河港、道路两边的树木枯死或被挖走,心里很不是滋味。”王金法说,不少群众也反映,希望能搞好生态化尤其是绿化,来建成美丽乡村。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湖州,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王金法认为,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平原绿化已经迫在眉睫。
平原绿化,不仅仅要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更需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推动。《关于继续加快平原绿化建设推进湖州现代林业发展的议案》建议,要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原则,大力培育林业特色产业,因势利导地发展小型林业加工企业和扶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延长平原林业产业链,拉动平原绿化快速发展。
事实上,湖州市不少地方已在平原绿化上走出了新路。长兴县泗安镇在2000年组织“革番薯命”,刮起了一阵强劲的苗木种植风。目前,全镇已经从原先缺林少绿的平原地区成为浙北最大的绿化苗木基地,苗木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接近三分之一的农民在从事苗木相关行业,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更翻了几番。“苗木产业发展了,既解决了绿化用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推动了百姓致富。”王金法说,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从事苗木种植的积极性自然更高,于是便有了良性循环。
为此,他建议,要注重将平原绿化与千家万户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积极推行股份制林业,鼓励林地流转,组建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家庭林场,实现国家、企业、个人多种投资主体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激活民资、带动发展,为平原绿化增添新的活力。
“平原绿了,环境美了,生态好了,百姓富了,推动平原绿化能造就‘绿色财富’,真的是‘一举数得’。”王金法高兴地算着这笔“绿色账”,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