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2月19日通过专家评审 昆明将投资571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在取得“国家园林城市”殊荣不久后,昆明市又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将在2013年争取建成“国家森林城市”。12月19日,市政府邀请国内及省内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昆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总规中提出为打造昆明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将实施的15项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了“五个一”银杏工程建设,以及全市19个湿地公园建设的方案。
创国家森林城市总投资571.3亿
总规中提到,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将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森林产业体系建设和森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为主题,彰显“森林昆明、绿色春城”特色。把昆明建设成为具有“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
该规划共分三个阶段,即2009-2012年为近期规划,即在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建设基础上,至2012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为2013年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2013-2015年为中期规划,即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彰显城市森林优美景观效果,突出“森林昆明、绿色春城”特色,迎接国家森林城市复查;2016-2020年实施远期规划,到2020年将使城市森林覆盖率达50%,城市中心区绿地率达到4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米以上。
初步估算,昆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的建设投资将达到571.3亿元。对于这么一大笔投资,将采取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创新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总规中提出将建设15大项工程
为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总规中提出将建设15大项工程:园林绿化博览园、“五个一”银杏工程、四环十七带环境绿化、城区隔离城市森林建设、出入滇河流森林带建设、城乡河道防护林建设、重要水源区森林保护、湖岸线防护林建设、森林知识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湿地公园、中低产林改造、城市面山与造林困难地区(五采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建设五轴绿色廊道建设湖岸线防护林建设、县城(区、市)绿地系统规划、村镇(郊区)绿化、水库防护林建设规划。
其中,“五个一”银杏工程建设即在昆明市属每个区、县、市和开发区各建一个银杏公园、一个银杏村庄、一个银杏广场、一个银杏中低产林改造林区、一条银杏道路。通过这一工程,将使昆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0.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
此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即为2012年前,在西山区、度假区、盘龙区、嵩明杨林镇、石林县白龙湖、晋宁县白鱼河入湖口与东大河入湖口、禄劝县等区域建设19个湿地公园,面积达到450公顷。并根据其位置进行休闲娱乐、湿地保护等不同功能定位,每个公园还应结合其地理及历史状况规划出各具特色的主题,争取在昆明市湿地生态功能区实现湿地公园40%以上的覆盖率,实现改善湿地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良湿地水域水质状况,带动昆明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12月19日,专家组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规划文本、说明书、图件及附件等相关材料。经过认真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规划系统总结和准确分析了昆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不足,确定了规划思想、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和规划期限,提出的战略目标明确,建设理念清晰,定位准确,符合实际,具有昆明特色。同时,规划也把昆明构建为“一中心、二脉、二域、三系、五轴及面片区块点相结合,城市森林全覆盖”的三维立体结构的国家森林城市,从市域、城市规划区、建成区三个层面出发,进行多中心多点的布局,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城市森林网络体系,符合昆明市自然地理特色和城市未来发展的实际。
专家组也表示,规划中提出的15项重点建设工程,符合森林生态体系、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森林产业体系、城市森林建设支撑体系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会专家认为,《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森林城市建设的理念,紧密结合了昆明市实际,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同时也建议规划编制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审批实施。
李喜副市长提出,昆明市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工作意见和措施方案,打造出一个林在城中、绿色环抱、林城相融、自然和谐的新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