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之交的一个非常重要课题。联合国于1996年6月3~1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了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其主题是:“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它充分说明人类对自身生存最基本条件的关切,而居住环境的舒适是人类进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政府向大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它由建设部、外交部、国家科委、国家计生委、国家环保局、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写,提出1996~2010年中国人类住区发展的“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即大会主题是今后15年中国提高人类住区水平的跨世纪纲领。
成都是四川省省公,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5年末,成都总人口已达971 6万人,日均流动人员为200万人,暂住人口80万。市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2228人。而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已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
2 成都市区绿化现状与目标
成都市的绿化工作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显著成绩,但只是在低标准、低水平、低格调上的进步。国家建设部自1992年起,在全国开展建设“园林城市”活动,分别于1992、1994和1996年先后命名和表彰了北京、合肥、珠海、深圳、杭州、马鞍山和中山等8个城市为“园林城市”,这标志着我国城市环境建设步入了新的阶段。而成都市就主要绿化指标与上述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见表1)。绿地分布、类型和结构不合理,城区西北公共绿地少、城东工业污染区、交通拥挤人口稠密的市中区绿地数量最少。居住区绿地只占绿地总面积的2 7%,生产绿地占绿地总面积的3 5%。甚至低于全国640个城市1995年的平均指数(人均公共绿地5 6m2,绿地覆盖率23 8%)。主、次干道绿化率只有0 38%。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绿化建设不同步。“七五”与“八五”末期相比,建城区面积由74 4km2发展到106 6km2,增长42 9%;城市非农业人口由149 2万增加到180 63万,增长21 1%;而同期园林面积仅增加2 15km2,增长13 9%,从而各类指标骤减。另外,主城区特别是中心区建筑密集、绿地得不到发展,且有所不降。总之,成都市绿化水平距各级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见表2)。
3 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
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历年平均气温为16 2℃、总降水量为935 6mm,日照时数为1135 9h。但据气象资料统计表明:1981~1990年本市气候有所变化。近10年平均气温为15 9℃,比常年平均值偏你0 3℃;较前20年偏低0 2℃。近10年平均降水量为924 4mm,较常年均值减少1%,且降水强度变化大,洪涝次数增多;60年工和70年代洪涝均未突破10次,近10年都为15次。近10年日照时数锐减,年均日照为1043 5h,比历年值减少8 1%,较前20年均值少15%。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冰雹、大风、洪涝、干旱年年都有,并酿成程度不同的各种危害:如1981~1990年间有44个冰雹日,平均每年有4 4个雹日。雾日增多,连阴雨次数增多(表3)。
成都市气候的变化虽然受大气候背景的影响,但城市迅速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由于人为热量的释放和下垫面性质改变,城市商业性污染日趋严重,造成成都市气候日趋恶化。
4 火灾发生次数与经济损失随社会经济发展有增加趋势
根据成都市消防部门火灾发生次数实录资料统计:1950~1996年共发生火灾16434次,平均每年374次,逐年火灾发生次数与同期经济损失见图1。可知,1978年以后,大力发展经济,兴建各型工厂,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年火灾发生次数均高于多年平均值,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特别在1989年以后迅速增加,只有1982年略低于均均经济损失,但亦在2199700万元以上。总之,逐年火灾发生次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增加的趋势。
根据1992~1996年成都市消防支队火灾实录资料,分区统计火灾发生的总次数,结果于图2。市区为粗黑线所框区域。可见市区火灾发生次数较集中,与人口密集程度、商业发达有关。据1996年《成都年鉴》通报,市区面积占全市面积3 5%,而火灾发生次数(512次)占总次数(2324次)的22%,1995年末,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784人,市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2228人,市区人口占全市人口23%。如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工业总产值来代表一地区工商业发展情况,则火灾发生次数较多的地区,上述经济指标均较高。另外,随城市化日趋严重,城市热岛亦明显,有利火灾发生。作者对年火灾总次数、月火灾总次数与环境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气温的影响仍是第一重要影响因子。
成都市区热岛有增强的趋势,我们在1989年对成都市热岛强度进行了分析[2],用1973、1979~1981年逐日平均温度、20时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资料、统计热岛中心(成都气象学院)与效区同期资料热岛强度,并求年均值,中心温度比近郊分别高出1 28℃、1 53℃、1 36℃和1 53℃。1997年8月30日利用资源卫星遥感图象资料。并进行同步观测气温,结果是:热岛中心由原来的省展览馆(1986~1987年观测)移到城东无缝钢管厂附近[3]。并与近郊气象站(双流、龙泉、郫县、新都和温江)08、14、20点气温资料统计热岛强度,中心气温比近郊平均高出2 1℃、1 8℃和2 7℃。
5 都市商业性污染现状与预测
商业性污染是指在商业服务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造成的不良现象。城市商业性污染主要可归纳为下列6类: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气体污染、噪声污染、光热污染、视觉污染。
据研究[4],以“城市生态位”理论为依据对四川省主要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四川省18年地属以上城市,以1985年资料统计,成都“城市生态位”评价值为50 26分,排序号9,低于一般级(60分),属较差级,离理想级100分差距甚远。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生活位)评价成都市为51 24分,排序为10;城市资源消耗、污染负荷质量(环境位)评价成都为46 43分,低于60分,排序为10,说明单位面积上每年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负荷而言,已使有限的环境空间不堪重负。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投入,成都“城市生态位”评价会有所改善。但有些项目并不乐观,如成都酸性降水范围、趋势预测[5],2000年,成都酸雨影响面积达2600km2,影响距离25km。,SO2排放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60%,SO2极易转化为酸雨,酸雾。对作物、蔬菜危害极大。1990年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成都热电厂周围和保和乡、圣灯乡调查,在该厂周围5km范围内,竹子叶子发黄,竹子变脆、不能作编织用材,水果、葡萄逐年减少,产量下降,蔬菜发黄,沾染煤灰,受大气污染酸沉降危害田地约有100亩,全年蔬菜减产10%以上。1997年4月我们对市区部分公园调查,有些树种因不耐大气污染而被淘汰,如二叶桉、楠木等。
城市交通干道由于来往运输机动车辆流量的增大,必然带来道路两侧区域环境受到交通噪声污染,一环路交通噪音实测值与二环路交通噪音理论估算值,均超过国家规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道路两侧≤70dB(A)],约2~7dB。从理论与类比实践均证明,当车流量大、车速快、重型货车比例又较大的道路,交通噪声级和声级起伏变化幅度都很高,噪声辐射影响人们主观感觉吵闹烦恼度也越大。一环路的交通噪声昼夜声级差大于10dB(A)以上,有时在几分钟内声级变化可达30~40dB(A),过境重型货车鸣放瞬时高频喇叭声高达98~106dB(A)[6]。据测,建筑工地的噪声最高可达100dB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的最高限制值85dB。而对于居民的睡眠影响来说,不应超过40~65dB(A),对于人们语言交谈、学关和工作环境,不应超过50~60dB。
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的高楼林立、室外装饰更是日新月异,霓虹灯和玻璃幕墙比比皆是,给人们带来了光污染。研究表明:光线对人体生物钟的形成和变化影响甚大,而光污染则是城市居民生物钟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处于光污染的环境中,会引起头痛、失眠等症状;光污染还可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6 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城市环境必须保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相协调的发展战略。从城市规划、实施,严格环境意识,把成都建设成“园林城市”而努力。
6 1 提高市民环境意识[7]
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也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1994年9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也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
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在人的“素质教育”。善对环境、管好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肯定人类生存发展的权利,也要肯定自然界生存发展的权利,可持续发展要求市民树立新的道德观、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不以后代资源为代价来满足当代需要的使命感。
加强对受教育者对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在小学《自然》课程、中学《地理》等课程中纳入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高等学校开设《发展与环境》课程,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整个教育过程中。大千世界总有一些不规范自己行为的人,应以严厉处罚为手段,提高,“犯罪成本”、决不手软,并有类似“110”系统的管理机制及时执行。
6 2 建章立制,以法治绿,城市绿化工程规划步步到位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国土绿化的组成部分,惠及当代、荫及子孙的事业,是关系到每个市民、渗入各行业、覆盖全社会的产业,是一项庞大的、世代相承的系统工程。城市规模与绿化要求,应根据文化休息理论;CO2和O2平衡理论;吸收有毒气体理论;改善城市小气候理论;绿化促进气流交流理论和除尘杀菌理论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新发展。广泛开展宣传绿化法规,制定细则、以法治绿。力争“九五”期末人均公共绿地达3m2、建成绿化覆盖率达26%,到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达7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为市民创造一个清新、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6 3 垃极资源化,提高城市垃圾及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与科技含量
据研究,成都市日产垃极约1300吨,年产垃圾约48万吨,预计2000年,垃圾年产量到80万吨。而目前尚无科学处理方法,提高垃极处理的资金投入科技水平已刻不容缓。而污水处理能力今年只能达到10%。城市垃圾处理国内外已有不少先进例子:日本、新加坡市民自觉把生活垃圾分类包袋和分别投放。我国马鞍市利用城市垃圾填理后产沼气发电试验成功。南京用城市生活垃圾制成轻质肥料,重量只有土壤的1/10,用于城市立体绿化获得好评。提倡净菜上市,减少垃圾进城出城环节。城市公共场所垃圾及绿化整修严格管理规范,严禁就地禁烧或堆积,以免污染环境。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与企业注册上项目审批同时审查,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倾向。企业治污问题应加大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决不手软。
参考文献
1 杨华安,雷朝立.成都市气候与变化.四川气象,1996,16(1):59~61
2 钱妙芬,杜远林.成都市温度场统计特征.四川环境,1989,8(3):34~42
3 钱妙芬,石风云.成都市城市热岛特征初探.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88,1(6):1~9
4 刘昌昭,张勇.四川省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四川环境,1990,9(2):1~16
5 陈玉谷,何宗英,万秀林.四川省酸性降水范围、趋势预测及其对农作物、蔬菜生长影响估损,四川环境,1997,16(1):4~9
6 王亚波,成都市新建过境二环路交流噪声预测评估讨论.四川环境,1991,10(1):48~52
7 邬永平,刘晓瑜,郝恬,迎接城市化挑战,实现人居可持续发展,四川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4:37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