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工程资料 » 今日中国园林的发展

今日中国园林的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31  作者:《中国园林》1997年第1期 改革开放至今是中国历史上园林绿地发展速度最快、成绩最大的时期。这1  浏览次数:217
    

    改革开放至今是中国历史上园林绿地发展速度最快、成绩最大的时期。这15年中,全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增加了56.82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9个百分点;公园增加2991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2.7米2。至1995年底,全国城市绿地总面积达67.83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3.9%,城市公园3619处,公园面积7.28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米2。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猛增,导至城市环境越来越差。因此,改善城市生态和美化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绿地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休息、游览场所,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城市有足够的绿地。同时进行科学的规划,使绿地布局合理,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一、加强法制建设,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

  1981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2年2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男11~60岁、女11~55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实施以后,在全国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高潮。城市的植树量平均每年1亿棵,与此同时还大量栽花、种草、发展地被植物,把城市所有能植树的地方都种上树。绿化、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和生活环境,成为国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此后,国家颁发了《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的法规,使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编制和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正确的方向、目标和步骤。80年代初,全国许多城市根据国家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的园林绿地发展目标,结合本市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及城市的发展方向等具体情况,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地发展规划,并将该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规划建设点、线、面结合,布局合理的各类绿地,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城市绿地系统。

    80年代后期至今,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猛增,原有的城市园林绿地发展规划已不适应新的城市发展的要求,特别是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之后,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全球的一致行动。“保护环境”、“人类与自然共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大事。中国政府把保护环境、绿化祖国作为基本国策,并付诸实施。为此,建设部要求全国各城市在2000年内,要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并规定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要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0年达到5~7米2,2010年达到6~8米2;城市绿地率2000年达到25%,2010年达到30%;城市绿化覆盖率2000年达到30%,2010年达到35%。尽管这个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但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尚须经过很大努力方能达到。目前全国各地城市正在根据这些指标编制和修订绿地系统规划。如四川省成都市,经过修订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以市中区为中心,以各区县为子系统,通过贯穿城乡的河流、公路为连接纽带,把城市绿地、近郊风景林地、远郊风景区和成片造林地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点线面、大中小、高中低相结合;地面、墙面、屋顶、棚架、阳台相结合;乔、灌、藤、花、草一起上,建设完整的,具有蓉城风貌特色的绿地系统。上海市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绿化”的新理论。要在城郊之间建设以道路、河道绿地为框架网络,放射的快速干道绿带和楔形绿地为“绿色通道”,把郊外新鲜空气导入市区。

    规划的实施,使城市绿地迅速增长,同时绿地质量也有所提高。注意了乔、灌、花、草、地被植物互相搭配;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相互结合,形成合理的绿化空间和美丽景色。有些城市,按照规划,克服了重重困难,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手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各有风格的园林。如北京的陶然亭公园华夏名亭园、紫竹院公园的竹韵园、杭州的太子湾公园、无锡杜鹃园、上海植物园的盆景园、广州的草暖公园……等。有的城市,按照规划的要求,把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相结合,有的与治理河道相结合,把一些原来脏、乱、臭的地方,彻底改变面貌,变成了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的滨河绿地或环城公园。有的城市人口稠密,绿化用地十分紧张,便采取结合旧城区改造,“见缝插绿”,为树木花草争夺生存空间。这一系列措施,既改变了旧区面貌,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及生活条件。

     三、实施大环境绿化计划,大面积扩大绿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和城市人口分别从1981年的233个,9243.6万人,发展到1995年的640个,3.5亿人。城市用地也日趋紧张,目前有的城市人均不足70米2的用地,要想在市区大面积扩大绿地,以改善城市生态,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此,许多城市在近郊建设大面积的风景林地,在远郊开辟风景区,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城市绿地得到大面积的扩大,生态质量明显提高,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这种将市区和近、远郊区结合起来进行大范围内的绿化称之为大环境绿化。例如,北京市近几年来十分重视大环境绿化,在北京的外围大量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地,在近郊建设数千公顷风景林地,在远郊开辟十几个风景区,同时要求县县有公园,镇镇建公园。政府给予优惠政策,从财力和技术上支持鼓励县、镇建公园,目前已实现县县有公园。仅近7年就扩大园林绿地面积4773公顷,新建公园61处。目前,北京市面积超过6.7公顷的各类公园已达120个,今年又在朝阳区建200公顷的银杏风景林地……等。这些均使北京的城市生态和环境得到了改善。70年代,北京平均每年的大风日数和扬沙日数分别为36.6天和20.5天,女士们上街不敢“抛头露面”,只得裹上沙巾遮挡扑面的风沙。现在北京平均大风日数和扬沙日数分别降为18.2天和12.3天,降尘量由80年代的每平方公里每月31.4吨下降到1993年的18.5吨。又如,济南市目前正在实施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济南大环境绿化建设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实施这个计划。在市区北部和外环路建设8条防护林带,面积2.35万公顷;在郊区开辟11个风景区、8个风景点,面积0.96万公顷。这一大环境绿化计划一旦实现,济南市区园林绿地,与近郊的河流、绿带、风景林地和远郊的山林、风景区融为一体,济南市将变成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城市。

    四、园林科技进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在旧中国,全国没有一个园林科研单位。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大城市先后建立起园林科研室、科研所。虽然起步比其他行业要晚,但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文革中,园林科研单位几乎被淹没,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园林科技才得以发展。到1980年我国已建立起12个园林科研所,有研究人员237名。当时,原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及时明确了园林科研的方向和任务;园林科研单位的建设和管理;研究人员的使用和培养等政策。同时制定了《1981~1990年园林绿化科研规划》,给园林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尔后,园林科技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到1988年,城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所已发展到36个,目前已发展到40多个,并形成了一支相当力量的园林科技队伍。许多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园林建设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管理中。如1988年由43个城市共同完成的《全国园林植物病虫害及其天敌普查和检疫对象的研究》课题,达到了国际水平,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大大地加强了我国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又如《树种区域规划的研究》、《草坪和地被植物的研究》、《野生植物引种驯化和利用的研究》、《古树名木生理生化及其复壮的研究》、《中国名花的研究》、《植物造景的研究》、《园林历史和园林艺术的研究》、《园林建筑的研究》、《园林生态效益的研究》、《园林经济与管理》……等一大批基础课题的研究,其科研成果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园林绿化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此外,由于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和遥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园林科技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五、积极维修和恢复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园林史中独树一帜。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所建的名园不计其数,但由于历代战争和天灾人祸,近代更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军阀混战……等原因,几乎破坏殆尽。幸存下来的古典园林数量也不多,且残破不堪,有的只是一片荒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十分重视维护和修复古典园林。拨出专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先后修复了许多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例如,北京近十几年来,除全面维修皇家古典园林颐和园、天坛、北海、中山公园等外,还修复卧佛寺、碧云寺、戒台寺等寺观园林和古建筑群。颐和园还修复了过去慈禧太后想修而力不从心的后山中轴线的四大部洲及其建筑群和后湖苏州街(皇家买卖街)。又如苏州市,近15年来,先后修复了耦园、艺园、畅园、环秀山庄……等一大批古典园林,并对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怡园等进行了大部或局部的整修,使这些古典园林再现当年的原貌和辉煌。再如位于杭州西湖西岸,始建于清代的郭庄,历尽沧桑,几易其主,建筑倒塌,园林荒芜。1989年着手修复,在周密的调查和考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幸存部分,如两宜轩、假山等进行测绘,修旧如旧;对有损于园林景观的后建车库、办公楼、住宅坚决拆除;对历史上有,但现在荡然无存的香雪分春四合院,则挖地考证,按柱础的间距和规格,根据浙江民居的风格进行复原。修复后的古园其整体格调甚为和谐,简而不陋、古朴自然、淳朴高雅,赢得了专家和游人的赞赏。

    六、开展创建园林城市的活动

  从1992年开始,建设部在总结各地开展建设“园林城市”、“花园城市”活动和全国城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决定倡导评选“园林城市”活动,并组织起草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和办法。经过专家论证考核,分别于1992、1994和1996年命名北京、合肥、珠海、杭州、深圳、马鞍山、威海、中山市为“园林城市”。尽管这些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但这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对绿化美化城市和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园林绿化的认识,推动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将“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之一,纷纷制定计划和措施,有步骤地争创“园林城市”。这些城市在修订绿地系统规划时,都用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城市的各类绿地(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地),着眼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建设部提出要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构成有机的系统;注意将城市绿地系统同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大环境绿化;要求公园的建设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除建设多功能、综合性公园之外,还要建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专类园;增加公园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化内涵;要求提高道路和沿河、湖、海绿带的质量,从简单的“行列式”向自然式布局转变;带状绿地与块状绿地互相渗透、相互贯通,给城市注入自然的因素。今后,创建“园林城市”的活动还要继续开展下去,相信定会有更多的城市被命名为“园林城市”,从而大大地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

    今日中国园林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但距离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继续不懈的努力,才能持续地快速发展,建成更多空气清新、生态健全、环境优美、方便市民、方便生活的园林城市。
  
  【作者简介】高级工程师。1961年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一直从事园林绿化技术与管理工作。曾参加国家科委、计委、经委组织的“国家十二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的研究”课题,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编写的《国外城市绿化》被编入《国家科委蓝皮书》第6号。主编百万余字的《中国商品大辞典花鸟鱼虫分册》。现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