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不断建成的新楼盘中,外立面上能够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并且经得起时间历练的只是一部分,相当比例的新楼盘没过几年便“色衰形旧”,更有甚者由于设计粗糙、色彩杂乱,沦为城市的鸡肋和视觉“垃圾”。
而环顾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城市,有不少值得品评和回味的住宅佳作,历经岁月丰韵犹存,如陈年佳酿久愈醇厚,有些还成为城市的标榜百年传扬。
为此,部分规划专家、知名建筑设计师、市场顾问代理公司以及在住宅外立面设计方面颇有心得的部分开发商,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规划专家如是说
造型要多变 颜色要少变
原首都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赵知敬
造型比颜色更重要。
造型也可以叫轮廓线,威尼斯那些老建筑的造型都是坡顶,它的轮廓线比较站得住脚;广州星河湾的住宅不是平顶,它有不同的起伏,第一期是三叉戟联体;第二期六栋楼不是做成一个高度;第三期把角上做成三叉戟,中间是板,而且瓦的颜色上也做文章。当然,有些方面它也做的并非十全十美,但至少它在上面下工夫了。从外立面来说关键还是造型起作用,色彩可以变,新加坡规定建筑七年刷一次,咱们政府规定五年刷一次,不行到时候再刷。
颜色越简单越好。
我们很多的住宅动辄三四种颜色往上涂,红的绿的,实际上这样反而把自己的档次拉下来了,就会显得浮躁。我看了一些外墙颜色比较淡雅的楼盘就感觉档次更高一点,这是一种审美观点。我认为,做住宅外立面要掌握一个原则,“造型要多些变化,颜色要少点变化。”
简单评价外型或外立面不好看未免太肤浅或太片面,还是应该全面地衡量一个楼盘,从它的平面到立面,到整体的轮廓线,到它的色彩比例。
将本土与外来 融会创新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住宅与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 毛钺
设计住宅外立面首先要尊重区域的历史文化。
从专业从事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在北京的住宅外立面设计受到一些限制,比方我们在北京划分了25片风貌保护区,一些重要街道不是现在形成的,它有一些历史,搞外立面设计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尊重历史文化。比如故宫周围南池子盖成四合院行,盖成两层绝对不合适,现在四合院保护区原来的设计机理都是五米左右很细致的,结果用我们住宅的平面套进去,虽然层数不高,也有厅、有卧室、有厨房,一弄,原来五米的跨度变成十米,这样体积就很高。我们从北京饭店看过来,大体量的四合院,它的跨度已经变成一种“宫殿”,好像很细腻的皮肤上长了青春痘,一点也不美丽。
对外来文化要学会融会与创新。
我本人对大色块和对比色块的运用也不完全反对,用的好坏结果视每幢楼的效果都不一样,也谈不上哪些不能用,哪些能用。因为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施工技术、材料、人的文化观念和素养都在改变,大家都在吸收外来的各种文化;虽然作为建筑要注意到原有的国内的文化传统、文化层次和文化素养,但是作为我们个人来说,应当用一种开放的思想和开放的胸怀,吸取外面的一些文化,对外在的形象、外来的文化要能够接受,要学会“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