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牵头组织,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主编,上海市园林绿化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参编的国家住建部行业产品标准《绿化种植土壤》近日颁布,并将于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负责起草该标准的上海市园林科研所教授级高工方海兰介绍,该标准是整个团队在总结十余年来对长三角地区1万多个绿化工程4000多万平方米绿地的实际检测数据和改良经验基础上,归纳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而形成的。
该标准不仅注重绿化土壤的营养指标,还规定了绿化工程的有效土层厚度、通透性等物理指标。此外,由于园林绿地系统不进入食物链,以往人们对绿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生物毒性不够重视,但考虑到绿地与人长期亲密接触,为保障园林植物的生长以及城镇人居环境的安全,该标准特别将重金属等污染也纳入控制指标。
“标准不仅要简单有效,便于操作,还要全面,对行业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方海兰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在制定标准时采用了渐进式指标,分别从外观和嗅觉、理化和营养指标、安全指标和生物毒性等方面对绿化种植土壤的相关指标进行了规定,如pH、EC值、有机质、干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和粒径作为基本指标,一般绿化工程验收时必须测量,只有各项指标合格的绿化土壤才符合标准,而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参考标准则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增加。对工厂原址等有潜在污染区域作为公园、学校或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工程,还应增加重金属和生物毒性的测定。在采样管理方法上,该标准还结合其他建设工程的管理经验采用见证取样送样制度,由于不能保证每个绿化工程都实行检测单位亲自采样,施工单位送检样品取样时需先通知建设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只有在见证单位相关人员的见证下采样才有效。这样的监督管理机制可有效避免施工单位为通过验收弄虚作假,出现检测样品合格但绿化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不良现象。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园林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的利用率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绿化种植土壤的要求高。我认为提高绿化土壤的质量是个重要抓手,可从源头上、从根本上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因为土壤改良不能仅靠泥炭土、草炭土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开采对原产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就为绿化植物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方海兰认为,尽管上海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技术标准,但行业的规范还需多方联动,相关标准应该被纳入行业管理的范畴。
上海市园林绿化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主任工程师陈动认为,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能规范绿化土壤的采样、检测和质量管理,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以及城镇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保障,也对城镇绿地的生态安全有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该标准对土壤质量控制主要在施工过程和竣工阶段,而对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的影响和质量控制应该涉及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及后期养护的全过程,而这个过程牵扯到不同的行业、部门和单位,这就需要在完善技术标准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制度统筹协调,通过制定系统、完整和有针对性的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管理办法,来规范涉及园林绿化土壤质量各参建行业、部门、单位的质量行为,达到监管有依据,监管有效果的目的。这正是他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