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正式下发全疆。《意见》共七部分,28条。
《意见》充分肯定了1997年以来自治区林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当前林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指出:林业在新疆具有特殊重要性。没有林业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生存的条件,也就没有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强林业工作。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意见》确立了新时期加快自治区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明确指出,要确立林业建设的五大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工程带动,全面推进生态体系建设。继续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继续抓好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抓紧启动天山、阿尔泰山前山带原始森林恢复再造工程,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和艾比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湿地保护工程等。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停止山区天然林采伐。加快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意见》强调,要以林果业为重点,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林果业,把林果业作为发展林业的一个突出重点来抓,使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把自治区尽快建成全国重要的林果产品产业基地和林果业大区。加快人工用材林基地建设,全面实现木材生产由山区向平原的战略转移。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加大林业新兴产业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业,大力发展种苗和花卉业,培育开发野生动植物产业,推进沙产业的发展。
《意见》强调,要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加快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宜林“四荒”(荒山、荒地、荒沙、荒滩)地使用权的流转,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评估制度,促进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准许对国有天然林林地使用权、森林景观开发利用权的流转进行试点。积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深化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单位和国有场圃体制改革。加大林业对外开放力度。
《意见》指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增加政府对林业的投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凡划为自治区重点公益林的,由自治区财政给予森林生态效益资金补偿。加大对林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重点公益林要严禁采伐,一般公益林要实行限额管理和采伐许可制度。农村集体、农民个人、非公有制企业在非林地投资营造用材林的,采伐权完全放开。农民在房前屋后和承包耕地上种植的用材林,其采伐、运输、销售不需要办理批准手续。达到成熟期的农田防护林,在保证及时更新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伐,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其采伐限额,依法发给林木采伐许可证。人工用材林由经营者按市场需要自主采伐。疆内运输平原人工林木材不再办理木材运输证。改革育林基金征管办法,征收的育林基金要在生产经营者完成更新造林任务后全部予以返还。取消采伐平原人工林按销售收入的2%征收护林防火费的规定。实行优惠的林业用地、用水、用电政策。对依法取得宜林“四荒”地使用权植树造林的,免缴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营造防风固沙林的使用权可延长至70年。允许从使用土地总面积中划出30%用于商业、旅游等其它经营,其他经营的土地开发进程要与造林绿化进程相一致。水利部门要在水资源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统筹调配水资源,确保林业用水。生态公益林、绿洲外围治沙造林用水免收水费;利用冬闲水、灌溉余水、洪水浇灌林地的不收水费。生态公益林用水、治沙造林用水、“四荒”造林绿化用水免收水资源费。造林绿化用电按农业排灌用电收费。
《意见》指出,要强化科技兴林,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自2005年起,自治区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1000万元林业科技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林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林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对新时期林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林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认真研究解决林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领导,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的林业工作全面负责,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林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加快林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稳定基层林业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在政策宣传、资源保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林业建设,坚持“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各级党委、政府要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各新闻媒体要把林业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全民的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