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山东省滨州市首家绿化垃圾消纳中心,修剪下来的树枝、堆积的落叶、凋零的花朵等绿化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了大有利用价值的绿色肥料。
近年来,滨州市按照“林业废弃物-再生资源运行模式”和“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思路,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循环经济,把林业废弃物变成新原料,实现林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影响的最小化。
绿化垃圾消纳中心是滨州市实施的第一个城市绿化垃圾处理项目。中心年生产有机肥5000吨,几乎可以消纳市区所有的绿化垃圾。为填补滨州市绿化垃圾处理的空白,绿化垃圾消纳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次去北京等地参观取经,并安装了先进的有机肥料生产线,采用绿化垃圾的无公害消纳和循环利用技术处理树枝、落叶等城市绿化废弃物。中心负责人郭荣村介绍,绿色有机肥不仅原生态、无污染,还含有大量腐熟殖,能有效改良土壤,具有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保墒能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防止植株老化、防止害虫等作用。
在滨州市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各地纷纷在林业废弃物上下功夫。惠民县长青木业公司利用树皮、树梢、木材加工产生的边角料等,经过粉碎、气流分选、加热、热压等程序,加工成中高档密度纤维板。这种纤维板不仅不消耗大径优质木材,还可以减轻林木“三剩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处理负担,每年可“吞掉”14万吨林木“三剩物”,是节约森林资源、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冬枣之乡沾化县利用冬枣树枝发展循环经济效益明显。在下洼镇的浩华农业产业园内,10余亩生产场地周边堆满了疏密间伐下来的冬枣树。产业园副总经理赵建光介绍,他们按照“冬枣种植,枣枝加工,树间食用菌养殖,沼气生产生物肥料”的生产模式,购置冬枣枝加工粉碎设备1套,建设绿色冬枣种植基地1200亩、以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为主的果蔬大棚5个、容积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1个,形成集冬枣种植、枣树锯末食用菌养殖、沼气生物质能源采集加工生产、以沼渣为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循环经济项目示范基地。近年来,下洼镇疏密间伐、限产提质,很多间伐下来的冬枣树成为发展冬枣树枝加工循环经济项目丰富的原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