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轻点鼠标,长江委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中心的屏幕上,长江重点区水质实时信息一目了然。
“水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刘雅鸣表示,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建设长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让一江清水守护两岸人民。
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目前,长江流域内已初步建立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排污口管理逐步规范,水质总体上保持良好状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刘雅鸣认为,长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要满足生态文明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需要,任务艰巨。
一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敏感区众多,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局部水环境质量降低、水生态系统受损、水土流失加剧、重要湿地萎缩等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推进,废污水排放负荷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水污染威胁呈加重趋势。
三是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的建设,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的“江湖关系”发生变化,特别是水库群汛后蓄水加快了两湖出流,两湖枯水期提前、延长成为常态,影响水生态环境。
四是沿江工业园区密集,危化品吞吐量大,加之中上游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重化工企业增加,潜在水污染风险源众多,应对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能力仍较为薄弱。
在线监控平台盯牢水质安全
根据长江委发布的2012年流域水资源状况,长江流域劣于III类水的河长占25.4%,比上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水质略有好转,但废污水排放量却有增无减。
“水质的监管,离不开现代水质监控体系的支撑。”刘雅鸣说。
去年,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并与三峡、丹江口库区和省界的14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及部分直管排污口监控设施联网,初步实现了对重点区水质和部分主要排污口的实时监控。
目前,长江流域内已初步建立以重要水功能区、省(国)界、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源地、地下水和水生态监测为主体的监测体系。
四项举措呵护一江清水
“构建绿色生态廊道,维系长江优良生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刘雅鸣说,需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首先,全面落实水功能区纳污红线制度,强化水源地保护,切实保障饮水安全。推进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建设工作,健全水资源保护工程体系。
二是强化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做好入河排污口布局规划,规范排污口设置和管理,完善管理台账,健全排污总量统计和通报制度,加强监控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水生态保护与管理。完善河湖健康定期评估工作制度,开展水生态补偿试点,加大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江湖连通工程和生态补水工程。
四是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划定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全力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水土重点治理区的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监测预报和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