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花协6月12日资讯: 山东省滨州市林地资源丰富,特别是随着近几年连续开展林水会战,林地面积增长迅速,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对于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滨州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发展林下循环新模式,为林农拓宽新的增收途径,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不断提升林业综合效益。
发展“林草—林禽”模式
近期,无棣黄河岛万亩紫花苜蓿正在全面开机收割。一台台色彩艳丽的收割机械游走在广袤碧绿的苜蓿田里,宛如一艘艘踏波斩浪的游轮,富于灵动和韵律。晒场上苜蓿堆成了小山,工人们正忙着装车运往牧场……随着打捆机、叉草机的使用,新鲜牧草即可封闭保鲜一年以上。在无棣黄河岛林下紫花苜蓿监测结果显示:粗蛋白含量为18.7%,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2.3%,酸性洗涤纤维31.2%,水分含量为7.4%。这一检测结果表明,黄河岛苜蓿可以和美国进口苜蓿相媲美。黄河岛由秦口河、套尔河环抱左右,四面环水,水域辽阔、气候宜人,无化工、无污染,特别适宜农业、牧草、林业种植,利于作物健康生长。山东神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无棣黄河岛的天然条件,大力发展“林草—林禽”模式。在无棣黄河岛林地内种植紫花苜蓿,同时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林下放养或圈养牛、羊、猪、兔等家畜,在林中形成动物食草、粪便还林的生态循环食物链。
发展“林—菌—肥”循环新模式
在沾化县下洼镇北陈村浩华农业产业园内,园区的负责人马艳丽正在查看菌棒上的木耳生长情况。“这些冬枣木耳的长势很好,大概再有15天就可以采摘上市了。”马艳丽高兴地向大家说。“这是整个冬枣循环经济的一部分。今年,我们先行种植了10万只食用菌棒,这些冬枣木耳上市后,将大大增加枣农的副业收入。”沾化县下洼镇北陈村支部书记兼浩华农业产业园副总经理赵建光介绍说。冬枣循环经济,就是通过收购裁剪废枝、间伐枣树等农业废料,经过切片、粉碎、发酵、高温灭菌、添加菌种等一系列程序后,制成专门的枣枝菌棒,供给农民进行林下食用菌栽培,而废弃的菌棒则作为有机肥料返田,形成了“林—菌—肥”循环利用模式。菌棒发酵后还会产生大量沼渣,这些沼渣被用作底肥。沼渣富含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还富含腐殖质、微量营养元素、多种氨基酸、酶类和有益微生物等,可以有效防止土地板结,改善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是一种持效性和速效性兼备的肥料。菌棒变肥返田,既减少了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效保护了农村生产环境。沾化县通过‘林—菌—肥’的林下循环模式,将沾化冬枣产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放大,促成了种养加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发展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资源开发增值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赢。
林蝉模式费力小收益快
炎热的夏季炙热着大地,夏季正是蝉生长繁殖的好季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阳信县、博兴县、滨城区成为蝉的重要产区。农民充分利用果园、苗木繁育基地优势发展林下养蝉,林下养蝉解决了当地村、社弱势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减少了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既照顾了家庭,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起到了稳定后方的作用,又实实在在的增加了收入,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低成本高收益项目。
林下养蜂业成为滨州市兴林富民产业
梨树、枣树、苹果树,都是蜜蜂采蜜的好地方,蜜蜂就能采蜜,天天就会效益。滨城区、沾化县、阳信县借助丰富的果树资源,深挖林下经济增长潜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群众探索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拉动等多种有力举措,立足境内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扶持群众发展林下养蜂特色产业。林下养蜂做火了众多农民的生意,养殖大户和养蜂户纷纷结成了“联合体”,辐射带动了林下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