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夏初,花溪区周家村的山上栀子花花开似锦
贵阳街头栀子花飘香
6月初夏,又是一年栀子花开的季节,贵阳市区的大街小巷,到处飘散着浓浓的花香,小商小贩们或背或挑售卖,路过的市民随便买上一束鲜灵灵的花儿,带回家插在花瓶里,瞬间居室变得花香四溢。“这个季节,买几束栀子花,已经形成习惯。”很多市民表示说。
记者追溯栀子花,来到全省最大的栀子花种植基地——花溪区周家村,这个有栀子花种植史超过170年的村寨,“贵阳市区的栀子花百分之百来源于这里。”村主任陈文发说。可村民担忧,随着附近工业园区的建设,也许3至5年内,栀子花飘香将在贵阳市区消失。
初夏 市民独爱这朵花
6月19日清晨,记者在兴贵路口看到,商贩刘阿姨正推着满满一板车的栀子花售卖,5元三小束、20元一大束,不断留住市民的脚步。“每到这个季节,我和妹妹两个就专营栀子花一个月,这样的习惯已保持了十几年的时间。”她告诉记者说,早晨6点半钟,妹妹就赶到黔灵山公园,乘53路公交车到花溪区周家村,批发几千朵花返回时,才8点钟,正好赶上早市。
刘阿姨则负责销售。她说,贵阳市民非常喜欢栀子花,下午5点钟前,差不多会售卖一空,每天大概可以赚两、三百元。
在开发大道53路终点站,公交车司机张加义说,每天早上6:30从黔灵山公园始发的这路公交车,前三趟的乘客,几乎都是从市区前往周家村购花的商贩,大大小小的箩筐、背篼堆满车厢。
“对栀子花情有独钟。”市民徐先生仔细挑着花儿说,普通、便宜、花香浓。
青山路口一花店内,各种花儿争奇斗艳,而栀子花却被店主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花香也盖过了其它花香,前来选花的市民络绎不绝。
“清新的香气,沁人心脾,每到这个时节,栀子花就是城区一道独特的风景。”正准备买花的市民小郭告诉记者。
百年历史的种植基地
22日,记者来到栀子花的生产地——花溪区周家村,该村位于小孟工业园附近。在周家村花卉交易现场,“花农”刘开贵正忙着扎束、批发售卖,很快两大箩筐销售一空。记者跟随着他来到种满栀子花的山坡。
爬上山,这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一窝一窝的栀子花树,远远望去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各个山坡间,杨梅也到了成熟的季节,而桃树、梨树上挂满了青涩的果儿。刘开贵选摘着花骨朵,“我家种植了一亩多栀子花,收入大概在万元左右。”他说,村中的种植大户周建发三兄弟,种花面积有十几亩,每季收入接近10万元。下午三点,刘开贵背着装满花儿的箩筐,第二次进场交易。
“每天有近500人前来批发花儿。”今年63岁的村民周咏梅告诉记者说,她从小跟着外婆种花、养花、摘花、卖花,听老人说村中的种花历史超过170年,好几辈种植的经验传下来,她种植的栀子花专用鸡粪,显得特别的鲜亮、香味浓烈。
村主任陈文发回忆,原来村子里房前屋后、古井旁,有很多20公分粗的古栀子花树,虽然花朵有点小,但香味很浓。村中种花历史久远,从上世纪80年代实行包产到户,开始了大规模的家家户户种植,最多时期达2000亩,远近闻名,曾销往深圳、昆明、遵义、安顺等地,栀子花是提取香精的原材料,在90年代曾有客商前来洽谈。
2004年,周家村曾举办过栀子花节,吸引了不少的市民前来观光、赏花。陈文发说,现在全村种植面积缩减到600亩,主要集中在杨家坡山、对门坡山,花期一个月的栀子花,产值大概超过200万元。
栀子花正在慢慢消减 期待重生
“只有我们这个地方种植的栀子花,花朵大、格外香。”周咏梅说,她姑妈曾多次把栀子花枝带到龙洞堡插种,成活但不开花。
“周家村的栀子花属于大叶栀子,除了在我们这片土地,其它地儿都不好栽活。”陈文发也这样说,作为栀子花全省唯一一个规模传统种植点,这里的土壤,最适宜栀子花的栽种。
随着小孟工业园区的建设,每年的种植面积正在递减,周咏梅担心:“传统种植产业会消亡,希望政府有一个抢救、补救的措施。”
刘开贵说:“除了每年施一次肥,除除草,全年都不用管。”他和其他村民一样,在园区有了另外的工作,栀子花的收入虽不再重要,但世代种花的传统,一时还舍不得丢。
村里的土地已纳入征收范围,也许3至5年内,贵阳市区将不再栀子花飘香,村委副书记刘启波同样担心和不舍。
“能不能保留一个山头,建一个栀子花山体公园?”作为“一村之长”的陈文发说,虽然从没有把“栀子花问题”专门向上级部门汇报,但他心中有了这样思路,在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的同时,也能延续村民的百年种花传统,走向未来的生态发展之路,他表示今后会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让栀子花走向更广阔的田野
针对栀子花种植、消亡、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等问题,多年从事贵州本土花卉研究的贵州大学园艺系副教授张文娥表示,栀子花和山茶花、杜鹃花等一样,是我省传统的本土花卉,有很长的栽培历史,深受百姓的喜爱。
栀子花叶大、花大而富浓香、重瓣,不结果,适宜在酸性土质里种植,也可盆栽。张教授说,贵阳市周围的土壤,应该大部分适合栀子花的生长,她所在校园里就有不少的栀子花树,正在怒放。周家村作为传统种植栀子花的村庄,更多的是村民积累的丰富种植经验,让花儿格外的艳香。
“工业园区的建设,让传统栀子花种植基地消亡,确实非常可惜。”张教授建议,可以发展周遭的“栀子花”园区,用现代化的大棚技术,让只有一个月的栀子花花期,得以延长。希望结合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乡一品”特色,让栀子花走向更广阔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