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为石漠化治理后的桂花村。记者 左黎韵 摄
图为林业工人在桂花村示范片区栽树 (重庆巫山县林业局供图)
过去,重庆巫山县巫峡镇桂花村是一片荒山,村民们只能靠种植适宜贫瘠、缺水土地生长的玉米、红薯过活。经过6年的石漠化治理,如今桂花村的荒山已披上了绿衣,村民的居住环境不仅得到改善,家家户户还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重庆巫山县是渝东北片区最大的岩溶地区,全县岩溶地貌总面积达409.82万亩,占该县总面积的93.1%。岩溶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破坏力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加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久而久之便形成石漠化现象。截至2013年,该县石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20.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7.4%;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32.5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9%。
2008年,重庆巫山县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桂花村被纳入示范片区。县里向村民免费发放李子树苗,每棵树苗补贴30块种植费,树苗成熟后所得利润归村民所有。
六组村民黄龙兵是首先种上李子树的人。以前,黄龙兵仅靠种植玉米、红薯维持一家6口的生计,收成较低。如今,黄龙兵屋前屋后共种植了20亩李子树,树木庞大的根系像巨手一样将土壤牢牢抓住,控制住水土流失。今年,黄龙兵不仅玉米、红薯的收成比过去增加了一倍,李子树也逐渐成熟。
“在有人的山腰种植经济林,在无人的山顶种植生态林。”重庆巫山县林业局副局长吴光伟说,“这是我们在石漠化治理中开辟的一条增绿增收相结合的新路子。”
山顶的石漠化程度往往比山腰更为严重,许多树木根本无法生存。重庆巫山县有关方面在与各地农林专家研讨后,得出了“树立栽树水为先,乡土树种优先选”的理念。他们选择生命力极强的本地乡土树木女贞、柏木树、栾树进行栽培,在山上修建蓄水池,引水上山,解决树苗灌溉问题。土石过于坚硬,上千名园林工人用钢钎在石山上凿出一个个大坑,再将配置好的营养土背上山来填入大坑,进行人工改土。
如今,在桂花村生态片区,上千株女贞树、柏木树、栾树长势良好,昔日的荒山早已不见踪影。
该县自2008年起进行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以来,如今已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12万亩,相继建成曲尺乡、巫峡镇、大昌湖万亩生态林三个生态片区,数万村民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