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环境治理提标是山西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个缩影,图为太原西山万亩生态园 本报拍客 刘岗 摄
蓝天碧水,三晋人民的期盼!
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但山西也因煤而困,是全国自然生态环境最弱的省份之一。由于山西长期采用粗放式大量开煤矿,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破坏了政治生态,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
难,也要改变,也要发展!怎么办?
山西省委提出“六大发展”的统一战略,绿色发展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项内容。
为了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山西省委新的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保持“三个高压态势”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腐败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山西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山西各级政府如何找准问题,科学决策,真抓实干,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未来山西的绿色发展之路将如何铺就?反腐如何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A 污染防治、环境治理 要向质量改善聚焦
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是向污染宣战的主战场,需要综合治理才能确保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
太原环境治理提标或许可以成为山西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个缩影。太原作为一个能源重工业为主导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畸重的产业结构,不仅能耗高,而且排污大。特别是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原本在城市周边布局的产生污染较多的工业企业,不仅形成了围城之势,有的企业甚至进入了城市之中,影响人们呼吸新鲜空气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从2012年开始,山西加大治理力度,把省城环境质量的改善作为一项重大工程,省市联动,并成立领导组,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在“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明显改善,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指导下,全面推进集中供热全覆盖、气化太原、城中村整村拆迁改造、污染企业搬迁、水污染治理“五大工程”,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商品市场和饮食服务业燃煤设施环境整治、垃圾和秸秆焚烧污染控制“五项整治”,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
2012年到2014年,太原市投资164.2亿元,扩网7474万平方米,拔掉黑烟囱3.39万根,总计减少燃煤337万吨(其中采暖燃煤282万吨),空气质量也连年攀升:2011年太原市二级以上天数是308天;到2012年时,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4天;2013年,在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新标准的考核下,全年仍收获了133个好天气;2014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97天。
全省环境空气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9%,超额完成下降4%的年度工作目标;全省11个重点城市平均达标天数222天,同比增加39天,达标率63.3%,平均重污染天数15天,同比减少17天;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重度污染断面比例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放眼全省,2014年,山西在环境治理上成绩突出。
与此同时,去年一年,全省环保系统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也做了诸多努力:推动完成441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制订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和实施方案,完成中央、省级投资1.03亿元,推动279个村庄生活污水设施开工建设;建成省级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
高度负责,真抓实干是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支撑。2014年,全省各地政府主动作为,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如:朔州市政府领导包干推进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忻州市对所有涉水污染企业全面下达限期治理任务;吕梁市制定了环保工作例会、重点项目公示、企业环境监督员三项制度并严格落实,不断强化主体责任;晋中市严格实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制度,实现全市环境监管无缝隙、无遗漏;长治市实施“十大”环保攻坚行动,集中解决老大难问题;晋城市科学运用环保约谈和限批机制,强化对企业的环境监管。运城市建立了政务督查、行政监察、舆论监督“三位一体”联动督查机制,市长亲自审定市区燃煤锅炉“煤改气”方案。
我省提出,2015年,污染防治、环境治理要向质量改善聚焦,确保环境质量改善有明显成效。主要包括:紧紧抓住控煤、治污、管车、降尘重点工作,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强化黄标车淘汰,控制扬尘污染;高度重视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及应对,特别注意采暖期城中村、城边村小锅炉污染问题;全面控制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专项整治工业集聚区工业污染;启动建立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机制,科学防治地下水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启动3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B 既要发展电力工业 又要保护环境
我省作为煤炭大省,同样是电力大省,现有发电装机6305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厂5562万千瓦,占到总装机容量的88%,比例非常高。近几年,国家对燃煤发电厂实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发电公司加强治理、加强管理,对节能减排和治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依然是一个排放大户。对山西来说,这5000多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带来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是山西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省长李小鹏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我们下一步还要把更多的煤炭变成电力,把清洁的电力输送到兄弟省市。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山西污染问题就会更严重。”
既要发展电力工业,又要保护环境,必须对常规燃煤电厂实行超低排放,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水平。
为破解煤炭资源利用和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去年,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全省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常规燃煤、低热值煤发电机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达到超低排放标准Ⅰ、Ⅱ。并要求各相关部门配合出台相应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电量奖励、政策优惠、产业支持等方式,多措并举鼓励电力企业加快推进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去年,在企业自主申报的基础上,我省选取塔山电厂、瑞光电厂、昱光电厂、长治热电厂4户企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试点。据了解,经过前期的试验,两个电厂、两台机组,实践证明,改造以后的排放都优于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
由此,2014年污染减排的成绩单诞生:全面推进国家减排责任书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4430万千瓦火电脱硝、1575平方米钢铁脱硫、6.87万吨/日规模水泥脱硝任务;新增污水处理配套管网603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日;推进86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推进格盟瑞光、大唐云冈等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运用。六项主要污染物预计可全部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2015年,我省将交好“十二五”污染减排这本账,全省继续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推行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同时,实施焦化、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对标改造,落实重点行业限期治理方案以及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管理办法。对于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2015年底建成但目前进展缓慢的太原晋污水处理厂、忻州市污水回用工程、阳泉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朔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平鲁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要求倒排工期,确保年底建成通水。
C 适应生态环境保护新常态 不断提升环境质量水平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生态环境保护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作为加快推进“六大发展”重点任务之一,从根本上摒弃“吃资源饭、环境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我省环境质量水平。
适应生态环境保护新常态,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民生期待、落实责任等方面,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
在民生期待上,由过去老百姓“盼温饱、求生存”转变为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体、清洁土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必须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让广大民众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在落实责任上,由过去的一些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落实不到位、考核问责不到位转变为强调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并实行责任追究,而且是终身追究。
与此同时,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比如:我省产业结构偏重。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仍占经济主导地位,全省烟(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单位面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负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7倍和3.19倍。
我省环境形势严峻,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还没有一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特别是进入冬季采暖期,污染天气多发频发;地表水劣V类水体还占较大比例,部分河段污染仍然严重,特别是城镇的黑臭水体还没有解决到位。
我省生态环境脆弱,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矿山采空区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煤矸石堆存量累计达到11.4亿吨,且仍以每年数万吨的速度增长,我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39.9,处于“一般”水平区间的最下端。
在环保工作转型的重要时期,面临探索环保新路的艰巨任务,高度负责、真抓实干、主动作为、科学决策,铺就绿色发展之路,离不开党风廉政建设护航。为此,我省环保部门将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六权治本,深入开展环保特色廉政教育,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管方式,明确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与其权力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
同时,落实分事行权,对审批、许可、执法等高风险岗位权力进行分解,实行审、批分离,批、管分离,管、查分离,查、处分离,形成科学运行的权力制衡机制。还将整治为官不廉和为官不为,严查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腐败行为,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让城市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的环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