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派民居”效果图
4月15日,杭州地区首个“杭派民居”示范村项目在富阳场口镇东梓关开工。项目占地25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共有4种户型,拼合成12栋楼,共46户,主体工程计划今年10月完工;二期为新建村民活动中心,及回迁一栋古民宅改造作为乡村书院。工程完工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处“山水相映、入乡随俗、就地取材、低碳环保的古韵新居”。
东梓关位于富阳场口镇西部,古时为著名的水上关隘,除“官船埠”、“越石庙”、古驿道等保存完好的古迹外,还遗存有清末民初建筑百余幢。如郁达夫小说《东梓关》中提到的“许家大院”、“春和堂”药房,张绍富先生创立的东梓关骨伤科旧址安雅堂。
近年来,随着东梓关“杭州市重点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工程的推进,一批老房子回购,加上“三江两岸”综合整治工程涉及房屋拆迁,有数十户村民需回迁安置,建房需求大。就在这当口上,杭州市提出要经过2年时间,创建一批市级“杭派民居”重点示范村和一般示范村,以点带面,再经过3-5年努力,培育一批依托当地自然风貌和山水资源,具有杭州特色的农村新型业态,形成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民居典范。“既要延续东梓关古朴形象,又要改变农村传统住宅形成体系化风格,东梓关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场口镇党委书记王龙华说,村里通过土地整理,腾出了25亩的用地空间,以“一张白纸”的诚意让设计师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
打造“杭派民居”,并不是简单的旧村改造,也不能单纯追求美化外观,而是一项建筑美、生活美的世代工程。它要讲求建筑与环境、生产与生活的融合,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为此,浙江“绿城设计”与村民多次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了解当地的人文地貌,通过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来打造一个属于农民的宜居村落。
在设计规划上,设计团队着力再现传统村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通过植入老房子和公共空间唤起回忆。未来的东梓关,每一户都有3个小院,前院放置单车、农具等,侧院放置柴火、杂物,南院用作休闲绿化。房屋基本为三层结构,有4个以上的卧室,还有客厅、储藏室等。
“我们努力寻找一种介乎传统老宅和现代城市化居住模式之间的状态。”设计者表示,比如在立面上,没有拘泥于传统杭派民居的造型符号,而是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抽象屋顶线条,用外实内虚的界面处理宅中有院的空间模式,塑造了传统江南民居的神韵和意境。同时,他们充分考虑成本控制,建造方式适宜且直接易于操作。根据概算,每栋房屋的造价为36万-40万元左右。
东梓关的华丽“转身”,不仅仅是建筑的革新,也是农村业态的重塑。富阳区规划局副局长盛国宏说,建成后,村民不得改动外立面,不得随意搭建、外挂;公共场所内将设置体现东梓关文化内涵的装置、作品。但对绿化不做要求,可以是观赏性植物,也可以自种瓜果蔬菜,这不仅是满足村民的需求,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尊重中国的农耕文化。此外,东梓关村还将引进5家省内知名设计院建立乡村实践工作室,致力打造中国建筑作品展示区,培育以建筑业为特色的“设计创意小镇”。
东梓关村书记许时新说:“这几年来,东梓关村古建筑逐渐修缮,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古村落变得更美。杭派民居试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为我们村今后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