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491平方公里的峡山区,拥有144平方公里的峡山水库,5万亩的生态湿地和43%的森林覆盖率之后,如何在绿水青山中追求更高质更高效的发展,就成为了这里的主旋律。保护环境、保障民生、造福百姓,生态的峡山,选择生态的发展,富民强区,渐入佳境。
4月22日,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是如何大的生态魅力,让其实至名归?近日,记者走进峡山,近距离解读这里的“生态密码”。
发展中的坚定生态选择
峡山是一块生态要地,拥有我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这是我市的主要水源地和蓝黄“两区”的战略水源地;这里还拥有庞大的生态湿地和广阔的森林面积,享有“半岛绿肺”的美誉。
但在过去,这里徒有生态之景,却无锦绣之美,作为四个县市区的交界之地,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情况,让当地群众对加快发展的呼声和愿望愈加强烈。
一方面是必须加强的生态保护,另一方面是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峡山区从成立之始,发展之路便备受关注。峡山区党工委书记马清民告诉记者,优良的生态环境赋予了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本,也同时划下了更高标准的发展红线,只有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好的发展。
立足生态保护,坚持生态发展,峡山首先做的是“自废武功”,也就是坚决剔除污染企业。虽然这里经济总量还很薄弱,但关停的涉污企业却达100多家。峡山区环保分局局长翟兴介绍说,有很多企业达到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发展,他们还是实行了关停或督促转产,这里面包括全区最大的纳税企业华昊焦化。据统计,因关停企业而减少的税收相当于峡山全年财政收入的70%;拒批的涉污企业,总投资额也达到了100多亿元。
全生态带来的绝佳发展际遇
坚持生态发展,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守护一方净水,峡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水资源。该区成立执法大队和保洁大队,对水源、渔业资源和餐饮、交通、卫生等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立体化防控和全封闭管理;以水养鱼、以鱼活水,5年间累计放流滤食性鱼苗2.9亿尾,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
深化绿满峡山,植树造林,这个区突出抓好环湖、环城、环村、环路绿化,每年造林万亩以上;5万亩生态湿地被纳入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身处峡山,清风拂面是那么的温柔,空气入肺是如此的清爽,峡山已然成为天然氧吧。在峡山水库泄洪闸附近,我市首台负氧离子自动检测仪就竖立在路旁,4月24日下午4点,记者从检测仪大屏幕上看到,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数量为2896个。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负氧离子数为每立方厘米1000至1500个;按照我国空气负氧离子保健浓度分级评价标准,最高的级别为负氧离子大于等于每立方厘米2100个。峡山的空气质量远在其上。
拥有这样的好生态环境,又怎么会没有好的生态发展?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峡山建立了以有机产业、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三大产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打造全省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绿康源养老康复中心就是被峡山的生态好环境吸引来的。负责人魏廷俊有着多年的从医经验,在发现峡山如此独特的生态环境后,就到这里建立了我市首家集生态、养生、康复治疗于一体的养老康复机构。
“这里就是‘小江南’,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常年保持在3000个左右,非常有利于部分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魏廷俊说,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养老及生命健康产业都是无污染、效益高的朝阳产业,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5至10年后必将进入大发展期。
魏廷俊还告诉记者他的一个小观察:进入春夏秋三季后,每天从中心城区坐68路公交车到峡山的人,有很多是老年人,他们观赏风景、休闲娱乐、享受生活,然后再坐公交车回去。
实际上,岂止是老年人,随着天气的转暖,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来到峡山,感受自然、亲近山水、享受生态。他们或漫步峡山湖畔、潍河岸边、乡村游等景点,观赏风景、陶冶情操;或身处国际乡野马拉松、华东地区12地市网球赛等赛事现场,呐喊助威、释放激情;又或在农家乐里大快朵颐,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围绕全市“两河”开发战略,峡山以峡山水库、潍河沿岸为轴线全力打造休闲观光带,集中布局文化旅游业,使其逐渐成为峡山的支柱性产业。
生态的峡山,实现了生态的发展,让他们主要经济指标“大变化”。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8.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5%。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5块亮闪闪的“国字号”招牌先后收入囊中,峡山初步探索出了推进区域生态发展的独特模式。
肯定这种模式,肯定这种成绩,4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这是峡山的提升,更是生态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