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市场动态 » 长沙县良好生态环境体现强劲竞争优势

长沙县良好生态环境体现强劲竞争优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13  作者:唐滔  浏览次数:446
    省花协5月12日资讯: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县在加快发展中坚守绿色底线,积极探索绿色建设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全面小康建设之路。到2014年底,长沙县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1.7%,有13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面小康水平,其中民主法治、经济发展等8项指标排名长沙市第一。

      建立四个体系

      在绿色创建中,长沙县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体系坚持“南工北农”发展战略,制定出台《国家生态县创建规划》《城乡绿化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形成了“一城(星沙城区)、两带(林业生态建设带、骨干交通景观绿化带)、三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四区(山区生态公益林区、低丘陵产业园区、森林公园度假区、湿地生态保护区)”的绿色空间总体布局。

      长沙县坚持将绿色创建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绿化;把绿化推进情况纳入县镇两级绩效考核。乡镇、村级把绿化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星沙街道等还推行“绿色管理网格”,实行绿色创建和环境美化工作领导联点、社区包干责任制。

      完善资金投入体系,深入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从2008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资金,带动社会每年投入植树造林资金近3亿元。2014年启动造绿大行动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整合资金投入更是高达5亿元,安排项目32个,完成造林面积3万亩、绿化面积1334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10万平方米。

      强化技术服务体系,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为全县城乡绿化总顾问,科学制定了植树苗木冠幅分枝高度、土球大小、养护方法等技术标准,县域内的绿化项目全部由总顾问设计,并安排专家常驻进行技术指导,特别强调在重点地段必须栽植大小合适的全冠乔木,建立养护常态机制,确保了全县绿化标准统一、档次一致、水平一流。

      实施五大项目

      在绿色创建中,长沙县注重把握项目支撑,通过项目带动,实现人与自然有机融合。

      实施自然生态修复项目。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为每亩30元。全县将除公益设施建设外的所有土地出让,每亩新增3万元用于生态修复和保护,2014年1月1日起又提高到6万元,引导、带动全县城乡绿化。大力开展街区绿化提质和背街小巷绿化修复,实施拆违还绿、择空补绿、垂直挂绿、见缝插绿,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三维绿量”全面提升。该县还核定古树名木607株,由财政列入专项预算并聘请专人保护。

      推进绿色通道提质项目,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的思路,积极创新绿化用地机制,按每亩每年800元-900元的补助标准,将重点干线两厢土地租赁打造高标准的绿色通道。星沙街道的滨湖路、特立路、开元东路等26条50多公里的主次干道更是“旧貌换新颜”,道路绿化率达到100%,成为“路在绿中、人在林中”的景观大道。

      突出大型公园建设项目。按照“生态优先、宜人亲水”的建设理念,就地保留原生树木,科学整治生态驳岸,打造水波荡漾、绿树成荫的一批公益公园,如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徐特立公园、星沙文化公园等;启动了人防公园、雷鸣公园、土岭公园等公园建设。泉塘公园获长沙市“两型”园林示范奖。这些公园成为市民休身养性、陶冶情操好去处。2014年,全县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达36.7万平方米。

      开展全民参与绿化项目。向社会开放了21个镇(街)义务植树基地,其中市级1个、县级7个、镇(街)13个。还大力推行义务植树进农庄,筛选出金香园、超腾山庄等8个现代农庄作为植树基地。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8%,爱绿、植绿、护绿在长沙县蔚然成风。在靠花卉产业致富的鹿芝岭村,先富起来的村民回报乡梓,自发参与村庄绿化、美化。村民黄金亮自投600万元建了村里第一个公园——豫湘园,有假山流水和罗汉松、牡丹等名贵花木,还有可供上百村民跳舞的广场。黄春茂投入2000万元,建设200多亩的杨梅湖公园。全村村民至今已自发建成11个农民公园、8个文化广场、1个农家书屋、4家花木合作社及近百户休闲菜园。

      推进绿色村镇社区示范项目,大力开展绿色集镇、村庄、社区建设,仅2014年就完成创建绿色国家级生态文化村1个、省级生态家园示范村1个、省级秀美村庄2个、市(县)级绿色示范集镇6个、绿色村庄(社区)41个、绿色示范庭院2000户。其中,星沙街道积极倡导“绿色地产”理念,城区的山水人家、星湖湾、凤凰城、碧桂园等楼盘绿化率高达70%-80%,市民购买、入住率节节攀升。

      释放三大效益

      经过这些年的精心打造,长沙县由前些年的工业“黑色”县,变成现在生态绿色县,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效益十分显著。

      卓有成效的绿色创建,推动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宜居水平全面提升。长沙县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49.2%,蓄积量390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率4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0天,县城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3%以上,相继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具优势的竞争力,仅长沙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就累计引进亿元以上的山河智能、蓝思科技、国际会展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临空保税区等绿色产业项目75个,谱绘了一幅“生态环境优美、低碳产业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蓝图。2014年,长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7562元,财政收入207.2亿元,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县、中西部第一县。

      绿色是最好的发展,生态是最大的民生。城镇绿化、美化、靓化成效彰显,农村“脏、乱、差”现象全面改观,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得到提振,市民安居乐业,村风民俗和谐。长沙县相继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2014年首次位列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榜首,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七位,并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称号。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长沙县良好生态环境体现强劲竞争优势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