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花苜蓿在我国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推广,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庞大的根系和高效的生物固氮作用,使之逐步成为我省退耕还林(草)、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选择和使用的主要牧草作物之一。
品种选择。紫花苜蓿属多年生牧草,在我省耐高温、抗湿是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品种选择上很重要,我省一般选用秋眠性指数6-7的品种较为适宜,此外还应根据种植目的、土壤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参照粗蛋白质含量、产草量、抗病虫害能力等确定适宜品种。
种植技术。紫花苜蓿根系入土深,喜欢土层深厚、干燥、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适应性较为广泛,在我省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均能良好生长。但注意酸性土壤地区,应定期施加石灰降低土壤酸性。5℃时即可播种;夏播应选用短季禾本科或油料作物作掩护播种或套播;秋播应在初霜期来临前60天左右完成,以保证幼苗安全越冬;冬播常采取临冬寄籽播种方式,播种量为每亩1-1.5公斤。有条播和撒播之分,深度2-3厘米(粘土不超过2厘米为宜);收草田常用条播,行距30厘米均匀播种,播后镇压保墒。紫花苜蓉苗期生长缓慢,春播容易受到杂草危害,注意清除杂草和保持土壤墒情;夏播注意遮荫防晒;秋播注意幼苗生长期,土壤封冻前足水灌溉,可防冻抗旱,增强幼苗越冬能力,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