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安祖花,天南星科花烛属,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中美洲、南美洲热带雨林。性喜温暖、潮湿、阴暗且排水良好的环境;单花顶生,花梗长50~80cm,肉穗状花序直立,呈黄色、红色或绿色,佛焰苞革质,有蜡质层,有红、粉、橙、绿、白、紫及混合色等多种颜色。苞片形状独特,色彩艳丽,耐插期长,且叶色鲜绿,即可观花、又可赏叶,主要用作鲜切花材,也适合盆栽供室内观赏,是国内、外重要的高档观赏花卉。
1 繁殖方法
大叶花烛主要通过有性杂交培育优良植株。但由于是异花授粉植物,杂交后代性状分离,变异很大;因此,生产中常采用分株和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方法,以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
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将有3片叶以上的子株从母株基部连茎带根分取下来,消毒后植于无土基质内,精细管理1个月左右即可种植。
组织培养是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采用愈伤组织或叶片切块,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培育,整个过程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完成。
2 育苗技术
大叶花烛分株幼苗和组培瓶苗经5~7天炼苗后即可移栽。出瓶苗移栽前必须洗净基质,并用0.02%高锰酸钾进行消毒。采用无土栽培法,移栽时不得损伤幼苗,并保持基质疏松。苗期切勿浇水过多,以免根系缺氧、生长不良,严重时会引起烂苗(猝倒病)。移栽后10天即可施肥,以叶面喷施为主,每周喷施1~2次0.1%三元素复合肥,或0.2%磷酸二氢钾;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1个月后采用稀释的矾肥水100倍液施肥,每次施肥后应喷淋1遍清水。由于大叶花烛比其它观叶花卉对镁的需要量大,所以应注意镁肥的追施。移栽初期要求弱光条件(800~1000Lx),10天后逐步增加光照强度。小苗在育苗棚内生长半年左右,高6~8cm即可出圃。
3 栽培管理
3.1 光照调节 大叶花烛喜阴,生长期忌干旱和强光直射,适宜光照强度为20000~25000Lx,超过25000Lx会促进侧芽产生,超过30000Lx会导致花色变暗,叶片失去光泽。生产中一般采用双层黑色遮阳网遮光。冬季需加盖草帘保温,每天根据光照和温度,早上卷起,傍晚放下;阴天气温偏低,中午保证少2小时通风时间。春季和秋季光照过强时,每隔4条草帘卷起1条,遮光率80%左右,避免因光照过强而使叶片失去光泽,甚至灼伤。
3.2 温湿度控制 大叶花烛栽培基质以珍珠岩20%+草炭土80%为好,基质的湿度应保持润而不过湿。温室内空气湿度以60%~70%、温度以18~28℃为宜。低不得低于13℃,低于13℃易发生寒害,短时间低于9℃会出现冻害,叶面显现白斑,幼蕾枯萎。因此,冬季和早春应特别注意防低温危害。在北方高温季节应经常向步道和空间喷水降温,同时注意通风换气,以免造成花、叶片畸形。
3.3 肥水管理 采用豆饼20kg、过磷酸钙或猪粪、鸡粪15kg、加骨粉2.5kg、硫酸亚铁2.5kg、水250kg,晒沤30天的矾肥水,稀释100倍,缓缓浇入根部,每隔15天浇1次。施肥后喷淋1遍清水,以防肥液滞留而损伤叶片。大叶花烛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地表水和地下水需调整修正后才能使用,栽培时灌溉及配肥用水好使用雨水。大叶花烛对铁、锰、硼、铜、锌、钼等微量元素的要求很严格,在基质和肥液酸碱度不合理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缺素症,而且植株对营养元素的选择吸收也会影响到基质的酸碱度,必须定期检测,使基质的pH保持在5.2~6.2内。
4 病虫害防治
4.1 细菌病害 主要有枯萎病和疫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特效药,所以预防很重要。在疫区可采用疫枯宁1000倍液、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进行喷施,同时喷施苗床和栽培床,每周1次,轮换用药,连喷6~8遍,可有效防止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4.2 真菌病害 主要有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根腐病、萎缩病、基腐病等。叶部病害初发期,每隔6~8天喷1次药剂,连喷3~4次进行防治。选用甲基托布津500800倍加百菌清800~1000倍液、克菌丹或硫悬剂500~800倍液,或防霜宝800~1000倍液等多种药剂交替使用。此外,还要控制棚内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65%~70%,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4.3 虫害 主要有根结线虫、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粉虱及鳞翅目斜纹夜蛾和菜青虫。应采用草炭土作基质,杜绝线虫来源。一旦发现,先清除被害植株,再进行苗床消毒灭虫,用涕灭威5~10g/平方米,或克线磷颗粒10~20g/平方米撒布均匀,然后喷清水淋湿栽培床。用除螨灵、杀螨醇等防治螨类害虫。用生物防治或黄板诱粘,抗蚜威、溴氰菊酯、鱼藤精、绿乳油等稀释喷雾防治蚜虫。对鳞翅目害虫,首先要封严遮阳网和防虫网,虫口密度不大时,人工扑杀幼虫、成虫,摘除卵块;严重发生时,用杀灭菊酯、灭多虫、绿威、快克等稀释喷雾,兼杀介壳虫、蓟马和白粉虱及其他害虫。
省花协11月9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