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 螳螂巢,草猴鼻,赖尿郎。
【来 源】 为螳螂科刀螂属昆虫中华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属昆虫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 (Thunb.)、薄翅螂属昆虫薄翅螂Mantis relogiosa Linn.或广腹螂属昆虫广腹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的干燥卵鞘。在药材市场上,前一种称“软桑螵蛸”,后三种称“硬桑螵蛸”。
【原动物】
1.中华刀螂 又称中华螳螂。虫体较长大,呈黄褐色或绿色,成虫体长8~10厘米。头部略成三角形,能活动;触角线状;咀嚼型口器;复眼突出,头顶有单眼3个。前胸特别细长,侧缘有细齿排列,和中胸连接处可以活动,中纵沟两旁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前胸背板肩部较发达。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翅比前翅稍长,静止时折叠在腹部背面。雄性腹部末端有刺突1对。雌性腹部特别膨大。足3对,细长,前胸足粗大,为镰刀状的捕捉足,中足和后足行走。虫体绿色。
栖于草丛、瓜藤及树枝上。捕食蝇、蛾、蝶、蝗、甲虫等小昆虫。秋季产卵于草茎或树枝间,翌年春末孵化,幼虫形与成虫相似,惟翅较小。分布于我省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2.小刀螂 又称小螳螂。虫体中型,灰褐色至暗褐色,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长4.8~6.5厘米。头部稍大,呈三角形。前胸背板细长,侧缘细齿排列明显,侧角部的齿稍特殊。前翅革质,细长,末端圆钝,其长度不达后翅末端,带黄褐色或红褐色,有污黄斑点。后翅翅脉为暗褐色。胸足细长,前胸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
生活于草丛、灌木丛间,常活动于庭园花卉及树上,捕食植物上各种昆虫及其幼虫。秋季产卵于卵鞘内。分布于我省及海南、广西等省区。
3.薄翅螂 又称薄翅螳螂。虫体中型,绿色。长5~6厘米,头部大小一般化,雄性触角较长,雌性触角稍短。雄性前胸背板较宽,侧缘前方细齿排列不明显。翅薄且透明,前翅室翅脉不规则;后翅稍长,伸向前翅后方。腹部细长,末端有1对尾毛,呈直线状。分布于我省各地。
4.广腹螳螂 又称巨斧螳螂。成虫体长5~7厘米,绿色,三角形,转动灵活;复眼发达,单眼3个;触角丝状。胸腹部较宽阔。前胸较粗短,前半部两侧扩大,最大宽度为最狭宽度的2倍,两侧有明显的小齿。前足如镰刀状,其基节下外缘有4齿,适于捕捉,中足和后足细长。该种的前胸背板与前足腿节,均较其他螳螂宽大而肥厚。前翅革质,狭长如叶片状,外缘及基部青绿色,中部透明,外缘的中间有淡黄色斑块;后翅膜质。虽然有2对翅,但很少飞翔。卵乳白色,长椭圆形,产卵于卵鞘内。卵鞘俗称为“螵蛸”,长约30毫米,外层强韧,内有卵室,卵室纵列2行。若虫形态与成虫相似,但翅不发达。
晚秋间,雌虫产卵于卵鞘内,并附在树木的枝干或墙壁上。卵在鞘内越冬,翌年4月,卵开始孵化为若虫。若虫一生蜕皮数次至十余次。随着若虫的成长,习性逐渐变得凶猛,能大量捕食植物上的害虫。8月份以后,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交尾后,雄虫常被雌虫所食。分布于我省及广西、湖北、台湾等省区。
【药 材】
产地 我省各地有产,以惠阳、三水、东莞等市县产量较多。
采收加工 深秋至翌年初春收集。收集后,除去树皮、树枝等,置蒸笼内蒸30~40分钟,杀死虫卵,取出,晒干。
性状 (1)软桑螵蛸:又名土桑蛸、鸡子桑蛸。呈类卵圆形,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长3~5厘米,宽1.5~2.5厘米。表面淡黄褐色,一面略平坦或有一条浅凹槽(这是卵鞘寄附于草梢或着生于小树枝上之故),另一面有一条鳞片状排列的凸起的脊。体轻松软有弹性。断面可见多数放射状小格,格内黄棕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
(2)硬桑螵蛸:又名长螵蛸、外桑螵蛸。略呈长条形,长2.5~5厘米,宽1~ 1.5厘米。一端较短,另一端较细长。表面暗棕色至棕褐色,上面呈凸面状,带状隆起明显,带的两侧各有一条暗棕色浅沟及斜向纹理。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淡。
质量要求 均以个大完整、体轻质松软、色黄、卵未孵出、弹力强者为佳。
包装贮藏 用麻袋装载,存放于干燥处,防蛀,防鼠害。
【炮 制】
桑螵蛸 拣除杂质,洗净,蒸透,取出,晒干。
盐桑螵蛸 取净桑螵蛸,按桑螵蛸重量用3%的食盐加水适量溶化,拌匀,闷润,蒸2小时,取出,晒干;或闷润后用文火炒干。盐制后呈黄色或灰黄色,气微腥,味咸。经盐制能引药入肾,增强益肾固精作用。
【医疗用途】
性味:甘、咸,平。
归经 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遗精、滑精、尿频、遗尿、阳痿、早泄,白带,小便白浊,肾虚腰痛。
用法与用量 6~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或膀胱湿热所致小便短数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