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毒蛾
拉丁学名: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茶毒蛾又叫茶黄毒蛾、油茶毒蛾、油茶毛虫、茶毛虫。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
分布:江西(各县、市)、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西藏、甘肃、贵州、陕西;日本。
寄主:油茶、茶树、柑橘、樱桃、柿、枇杷、梨、乌桕、油桐、玉米等。
危害状:危害油茶时,先食嫩梢,后食叶片、嫩枝皮、果皮,使茶籽减产,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甚至使树木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0-12mm,翅展30-35mm。体黄褐色。前翅橙黄色或黄褐色,中部有2条黄白色横带,除前缘、顶角和臀角外,翅面满布黑褐色鳞片,顶角有2个黑斑点。后翅橙黄或淡黄褐色,外缘和缘毛黄色。腹部末端有成簇黄毛。雄蛾体长约10mm,翅展20-26mm。体、翅色泽随世代不同而异:第一代黑褐色,第二、第三代多为黄褐色或橙黄色,少数为黑褐色。前翅中部亦有2条横带,顶角有2个黑斑。后翅色泽同前翅。
卵:扁圆形,浅黄色,直径0.6-0.8mm。卵块椭圆形,中央为2-3层重叠排列,边缘为单层排列,表面覆盖黄色绒毛,每一卵块有卵百余粒。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20mm,圆筒形。头红褐色,胸腹部浅黄色,气门上线褐色,上有白线1条,伸达第八腹节。自前胸至第九腹节,每节具毛瘤8个,以腹部第一、二、八节亚背线上的毛瘤最大。毛瘤上有白色细毛。
蛹:体长8-12mm,圆锥形,黄褐色,密生黄色短毛,末端有钩状尾刺。茧薄土黄色。
生活习性:各地发生代数不同,江西一年发生2~3代,以卵块在树冠中、下部或萌芽条的叶背越冬。初龄幼虫取食叶片下表皮和叶肉,使被害叶呈网状,几日后桔黄。3龄后能将全叶吃光,仅残留主脉或叶柄,幼虫喜聚集在树冠顶部为害。4龄幼虫食量渐增,成群分散取食全叶,受惊扰常抬头左右摇摆或吐丝下垂,5、6龄幼虫食量大增,常吃光一株就迁往它株,并加害嫩枝和幼果。幼虫怕高温,中午迁移到树冠中、下部或树干上栖息,傍晚又爬上为害。老熟幼虫爬到地面桔枝落叶层下或土隙中结茧化蛹,一般以阴暗湿润的地方化蛹最多。成虫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中脉附近。
防治方法:
(1)灭蛹,利用培土壅根,培土7~10厘米,打实,使土中蛹不能羽化,或烧毁地面枯枝落叶层中的蛹。
(2)捕杀幼龄幼虫,初龄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群集性强,被害状明显,将枯黄或灰白色膜质被害叶片摘掉,将幼虫杀死。在捕杀时,注意防护,以免毒毛刺皮肤。
(3)可在早春摘除越冬卵块。
(4)用鱼藤精喷杀幼虫,用25%鱼藤酮100g加水50~60kg,再加0.1%~0.3%肥皂,杀虫率可达90%以上。
(5)用肥皂水浸泡幼虫,将肥皂或棉油皂切成薄片,用少量水煮溶,加水(不能用井水)配成150~200倍液,将有虫枝叶浸入肥皂水内,随即取出,杀虫率可达100%。
(6)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7)松碱合剂:松香1.5kg、碱1kg、水5kg混合成原液,使用时稀释10~15倍,杀虫率达95%;此药剂不能在采茶季节使用。
(8)用木姜子液毒杀幼虫,成熟木姜子(樟木科)1份、水5~10份,煮沸1小时,使液煮成黑褐色时,磨细,过滤成药液。
(9)烟草水:烟草叶0.5kg,加水30kg或烟筋0.5kg加水10kg,浸一天,用时加1~2斤生石灰喷洒。
(10)黄藤根:将根、茎、叶切碎,每5kg加水60~75kg,浸3~4天,待色变黄后使用,或直接加水煮沸,冷却后使用。
(11)夏季可用青虫菌、杀螟杆菌或两种菌剂混合使用。
(12)利用未交尾的雌蛾引诱雄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