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上海、浙江在绿化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大成效。海南开展绿化建设,做好“增绿”工作,需要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做法,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充分肯定了海南省绿化成果,同时明确要求我们要着力在“增绿”和“护蓝”上下功夫,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上月,海南省党政代表团前往上海、浙江两地学习考察。除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开放改革等方面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外,两地绿化建设对海南省正在开展的绿化宝岛大行动也具有借鉴意义。
两地绿化建设成效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也是绿色之都。上海注重生态制度建设,扎实有效地推进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和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绿色生态空间。当前,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从解放前的0.158平方米增至13.29平方米。全市已建成绿地达3.4万公顷,林地面积约10万公顷,湿地约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2.58%。浙江同样注重生态保护,发展理念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森林覆盖率达60.58%。有报告显示,浙江省位居全国各省市生态文明指数排行榜第三名。
两地绿化建设经验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法规保障。上海先后编制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规划和计划,制定了绿化条例、森林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同时制定了屋顶绿化技术规范、林地养护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规范。规划、法规、规范的建立,为上海绿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增强了绿化事业发展的系统性、计划性、规范性。浙江编制了生态旅游发展纲要、完善了生态补偿机制,为全省的绿化建设引航导向;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制度。
二是舍得真金白银投入。上海在绿化建设投入上不遗余力:比如21世纪初,上海在中心城区建设28万平方米的延中绿地,总投资愈30亿元。浙江在绿化投入上也毫不含糊,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近5年来,省财政累计安排财力转移支付资金达66亿元。
三是积极引导全民参与绿化。上海精心组织引导群众参与绿化建设,相继开展了“百万市民百万树”、“绿色人生、绿色守望”以及“共建绿色家园,同迎世博盛会”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绿化工作,目前活跃的爱绿护绿志愿者多达2万人。杭州市提出要把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作为建设美丽杭州的重要举措,明确规定市民植树的义务及每年种植棵树。通过开展认种、认建、认养、认育“市民林”、“碳汇林”、“友谊林”、“巾帼林”,多形式激发市民绿化热情。
四是多角度、全方位推动绿化工程建设。上海在绿化建设上不断创新思维理念,在城市绿化上是见缝插绿。积极开展绿色廊道建设,坚持道路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加强河道、铁路线、轨道线等沿线的绿化建设,结合公路整修优化植物配置,逐步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绿色通道。推动立体绿化,积极推进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沿口绿化、棚架绿化等,截至2012年底,全市屋顶绿化总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全市高架悬挂绿化总量16万盆。从2005年起,杭州强制推行“屋顶绿化”政策,要求所有新建建筑必须进行屋顶绿化美化,而且屋顶绿化与主体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屋顶绿化计入小区绿化率。
两地绿化建设对海南的启示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绿化建设,保护绿色植被。要加强绿化建设的法规建设,针对当前毁林和项目建设破坏林地比较严重的现象,出台一批诸如林地、湿地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蓄意毁林的行为严厉打击,对重大项目的规划选址要充分论证,尽量避免大面积破坏林地;要完善一批诸如公益林建设、园林绿化养护标准等的行业标准规范,指导绿化建设的规范化。
二是调动群众积极性,营造全民参与绿化的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制定绿化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开展各项绿化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营造全省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引领“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开展绿地、林地认建认养活动。有序引导社会各界、广大市民参与绿化林业工作,在全社会招募一批爱绿护绿志愿者。
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在绿化建设方面,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引入市场化手段多元筹资,吸纳社会资本投资造林绿化,比如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对捐资造林数额较大的单位和个人,授予绿化冠名权。
四是创新绿化理念,多方位全面绿化。绿化并不是简单的种植花草树木,更要注重绿化的质量和观感。在绿化上要注重创新思维,多方位全面绿化,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热带景观绿化带,全面提升海南省绿化美化水平。比如逐步推广城市屋顶绿化;在环岛高铁和环岛高速沿线上打造一条绿化景观长廊;在高架桥、人行天桥上进行“挂绿”;在城市人行道上摆放花卉花盆;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树等等。在城市绿化的花卉苗木选择上,应多选一些景观花卉苗木;而在农村绿化建设上,则应侧重于种植一些经济林和珍贵树种。
五是保护湿地资源,加大湿地公园建设力度。海南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有2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但是长期以来,沿海、沿江地带的大面积开发,导致湿地锐减。从1995年到2010年,海南湿地总面积从745万亩减少到468万亩,建设和保护好湿地资源迫在眉睫。要着力建设一批城市湿地公园。结合海南实际,尽快制定符合区域特征的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法治轨道。根据城市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特点,合理进行规划设计,适度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发展碳汇经济。进一步完善中部生态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公益林补偿长效机制。积极拓宽生态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的资金来源,逐步建立市场补偿机制,缓解财政压力。积极引导生态保护区农民种植高效、名贵林木,加大造林补贴力度,帮助农民致富。充分利用海南生态条件好、绿色碳汇多的资源优势,在碳汇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碳汇基金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碳汇经济在海南落地生根。(作者单位: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