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省政府有关规定,为进一步依法稳定林地、林木权属,切实保护林地、林木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林地林权管理工作有利于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确立和保障国家《林权证》的法律地位,维护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登记发证范围
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凡是具有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公民、法人和组织都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林地林权登记发证机关提出林地、林木权属登记发证申请。
二、登记发证基本原则
(一)依法登记发证原则。要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有关林地林权的政策确权发证。林地、林木登记发证后,林地、林木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1.凡是申请登记林地、林木权属的,林地林权发证机关必须依法进行受理;鼓励以行政村为单位申请,但申请范围内有自留山的,必须先征得拥有自留山使用权的村民同意。
2.凡在2002年12月31日前,市、区政府用于统一规划建设的大面积统征林地(郊野公园除外),不管以前是国有、集体还是自留山只登记,不发证。
3.凡申请登记林地、林木权属的,林地林权登记发证机关必须依法受理。凡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律视为无效,不予登记发证。
4.凡林地、林木权属仍有争议未经协商取得一致或未按法定程序确定权属的,不予登记发证。
(二)统一规范原则。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新换发的《林权证》,一律使用全国统一式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
(三)申请登记原则。由林地、林木的所有者或使用者提出登记申请的,经逐级审核无误后,准予登记发证;不申请的,不予登记发证。
(四)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申请林地、林木权属登记的,基层单位对于申请的主要内容要在林地、林木所在地进行公告,公开登记时间、地点、申请须知和审查结果,公告期为15天,确认无误后才准予上报,由林地林权登记发证机关给予登记发证。
(五)按权属发证原则。依据权利者对林地、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分别予以登记,颁发《林权证》。
(六)先易后难原则。凡权属清楚的,先发给《林权证》;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使用林地审批手续不全或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待理清权属或处理完争议并签有协议、或纠正违规行为后,再发给《林权证》,否则不予换发《林权证》。
(七)坚持政策稳定连续性的原则。
1.林地属国家和集体所有,除自留山外,不准再重新分山到户。本次林权登记和换发林权证的目的不是重新确定林地、林木权属,而是为了进一步稳定山林权属。
2.要以林业“三定”时期确定的权属为基础,对林地、林木已确权并颁发过林地、林木权属证书同时权属没有发生变化的,都要予以承认,并换发新的林权证。
3.对权属已发生变化的,经林地林权登记发证机关核准,要依法进行新的林地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确认,并进行权属变更登记,颁发新的《林权证》。
4.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经营或使用林地、林木的,进行初始登记,颁发《林权证》。
(八)稳定自留山政策不变的原则。坚持自留山归农户无偿使用,使用权长期不变,并允许继承、转让,实行多种形式经营的政策。
1.对林业“三定”时期划给农村村民的自留山林地,并能出示有效证明的,应予承认并进行登记发证。此次登记发证前,已经调整的自留山林地,经区人民政府确认后,予以登记发证,但不能借此调整扩大范围。
2.自留山的林木可继承、转让,凭继承、转让手续登记发证,自留山的林地所有权归行政村所有,自留山林地使用权的继承权应限定在本行政村内,并限期按法定程序办理继承手续,凭继承手续登记发证。被继承人死亡,本行政村又无法定继承人的,自留山林地、林木使用权由行政村收回。
3.在申请登记时,原持证人死亡或户口迁出,可更名为原户其他成员,原持证人没有变化的,不予更名。自留山林地、林木登记发证以原《自留山证》的四至界址为准,实际面积与原《自留山证》面积不符的,按实测面积登记发证,不准扩大范围发证。
(九)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则。在开展林地林木登记发证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
1.已承包的山林(包括“三定”时期划给群众或专业队、组承包经营的责任山),凡签订有承包合同且双方履行了合同义务的,按合同(协议)确认林木的所有权或山林使用权,发给《林权证》,如果多次承包的林木,而合同(协议)又不明确的,《林权证》发给首次发包方。
2.以转让等形式获得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的,依照合法有效的转让合同及其确定的转让年限,予以登记发证。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成立市、区开展林地林权换发证工作领导小组。
2.大力宣传《深圳市开展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方案》。
3.组织全市参加林地林权换发证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二)实施阶段。
2003年7月开始实施,各区要以镇(街道)为单位逐村开展工作,到2004年6月底基本完成任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
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结束后,各区要向市政府作出专题报告。
四、工作程序
(一)提出申请。由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向森林、林木、林地所在地的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填写《林地林权登记申请表》,并提供有关权属证明。
(二)审核登记。这是工作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对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提出的登记申请,必须由自然村、行政村委会审核,镇政府签署意见后,由区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审定意见,审核权属是否明确,四至是否清楚,面积是否准确,并将审核结果张榜公示(公示时间15天),公示地点:国有林场的在附近的镇(街道)公示,行政村的在所属镇(街道)公示,自然村和自留山的在行政村公示,以便接受群众监督。
(三)颁发证书。对经审核符合法律规定的申请,由区政府颁发新的《林权证》,同时收回和注销原《林权证》。
(四)验收建档。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结束后,区政府组织检查验收。验收标准为:
1.各种证、表填写规范、清楚。
2.《林权证》的记载与实际相符,四至清楚,做到地有证,证符地,证地相符,证图相符,图地相符。
3.林地、林木权属争议得到解决。
4.规定发证的森林、林地和林木,换发证率达95%以上。
验收合格后,区林业主管部门建立林地林权管理档案,留存《林地林权登记申请表》、《林地林权登记台帐》和《林地林权证发放登记表》各一份,并用电脑建立林地、林权档案管理数据库,将林地、林权状况逐块输入电脑。镇(街道)和村委会各留存一份《林地林权登记台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各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加强领导,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府办、农林、规划与国土资源、城管、水务、民政、司法、财政、法院等部门组成的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领导小组,下设林地林权换发证办公室,技术力量不足的,可以请林业技术单位协助。财政部门要落实必要的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专项经费。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犯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乱砍滥伐林木、挖山取土、突击毁林抢种占地或争山械斗引起的纠纷。
(二)掌握换发证重点和先后顺序。重点是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林地和林木。应首先将国有林场、集体林场、镇(街道)、村集体山林的林地所有权进行登记换发证;其次是责任山、自留山的林地、林木登记发证。自留山林地面积太小或过于零星分散,在地形图上难于标记的,可采取造册登记建档而暂不发证的办法;三是以拍卖、转让、租赁、承包等方式获得的林地、林木的登记发证;最后是对零散林木进行造册登记建档,但暂不发证。
(三)关于换证中出现的或原遗留的山林纠纷问题的工作原则:
1.凡有争议的山林,应解决纠纷,纠纷未解决前不准换证或发证。
2.镇与镇之间的争议由相关镇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由区换证办公室调
处;区与区之间的争议,由相关区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由市组织协调解决。
3.凡镇、村边界插入对方的插花地,均由双方工作组约定时间,现场审核,互对地形图,划清权属。
4.生态公益林在核查表备注栏中注明,面积界址在地形图上标明。
5.承包开发种果的林地,暂不列入发证范围。
(四)林地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区林业主管部门应将其纳入日常管理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并要有专门的电脑和林权档案管理数据库,实行科学管理,使林地林权登记发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今后,凡在规划的林业用地上进行的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转让等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出示《林权证》,无《林权证》的,林业主管部门不予受理审批。
(六)《林地林权登记申请表》和《林权证》的工本费按有关规定由林地林木权利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