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下称《规划》),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成为高频词。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表示,《规划》十分强调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形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其出发点就是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全过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留住山水田园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新型城镇化要补生态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态环境也受到巨大戕害。
著名城市生态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院士分析指出,由于快速城镇化,导致当下生态环境面临着“多色效应”:红色的热岛效应、绿色的水华效应、灰色的灰霾效应、黄色的拥堵效应、白色的采石秃斑效应和杂色的垃圾效应……一些城镇盲目追求高、快、宽、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和摊大饼式扩张的发展途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忽略。
《规划》对此并未回避,明确提出“城乡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总体上仍处在高污染、高风险阶段,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负荷较高,流域性水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区域性灰霾污染呈加重趋势。能源消耗总量较大,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加大。”
“新型城镇化要补生态课,《规划》客观理性地秉持这一理念。”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曾随父母下放建湖农村,他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能在河里游泳。但现在,再想到河里游泳变得非常困难。除了清清的河水,乡下清新的空气同样定格在他儿时记忆中。“那时空气质量好,夏天都能看见满天的星星,现在我们看见星星的机会也不太多了。”
防止城市边界“无序蔓延”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全过程?在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黄贤金看来,最重要的是树立“大生态”理念,优化城市数量、规模和空间结构格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城镇化的速率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和工业化。新一轮城镇化将在越来越紧张的土地等资源环境制约下进行。因此,必须建立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低碳城市,而城市体系的建立、合理的空间格局和数量结构对低碳宜居至关重要。
《规划》特别强调,中心城区要盘活低效存量土地资源,强化城市空间集约高效利用;要推动商业、办公、居住、生态空间与交通体系合理布局。黄贤金举例说,在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曾走过弯路:封堵城市河沟,结果造成“一雨即涝”;为了修路不惜削山砍树,结果便利一时却伤了城市之魂……
而对于新城新区,《规划》提出严格的设立条件:“严禁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立新城新区和各类开发园区,防止城市边界无序蔓延。与行政区划相协调,以人口密度、产出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准,科学严谨编制新城区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建设标准过度超前。”
“不是每个城市都要长成巨人。”黄贤金直言,只有从根本上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遏制住政府大规模扩张城市的冲动。城镇化不是某个城市自身膨胀得多快、多大,而是大、中、小城市各有定位、功能互补。而村庄,尤其是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村庄,要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让可持续沁入发展肌理
“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形象的话语,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在省环保厅副厅长秦亚东看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更要将可持续的理念沁入发展肌理,并通过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努力让居民望见“青山”看得到“碧水”。
《规划》专门提出,要建设“绿色城市”,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和建设全过程,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具体而言,既包括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污染排放标准和落后产能淘汰计划;也包括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出行等。
最近,南京市出台《关于推进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的决定》,“将用10年时间对曾承载支柱性产业的四大片区进行整体改造”。而这,无疑正是江苏城市主动向绿色转身的风向标。
事实上,我省正努力将环保的触角延伸至与城乡生态环境相关的每一个环节。为保护生态、修复环境,全省全力实施“蓝天工程”、“清水工程”、“绿地工程”,通过工程化推进,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以“蓝天工程”为例,我省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和省实施方案,实施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和城乡面源五大领域大气治理工程,着力解决灰霾等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
《规划》给三大工程设定截止2020年的具体目标: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比例不低于72%;地表水好于III类水质的比例达到66%,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林木覆盖率达到24%。
人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新型城镇化,必须走好山水林田湖一盘棋,缺一环而不可。”黄贤金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