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卉业经过2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为了加强宏观指导,实现花卉业的跨越式发展,以适应和满足今后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了全国花卉业“十五”规划。
一、成绩与问题
“九五”期间,我国花卉业成效显著。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围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稳步发展花卉生产,努力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吸引各方投资,重视培育生产经营队伍,为实现花卉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花卉生产稳步发展
“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花卉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据统计,2000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为14.75万公顷,鲜切花销售量32.20亿支,盆花类8.17亿支、3.85亿盆,分别增长了136.40%、294.12%、110.39%。花卉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特别是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有效地实现了增长方式的初步转变。
(二)面向市场调整结构
“九五”期间花卉业的结构调整与“八五”期间有明显区别。“八五”调整主要是解决季节性、结构性的余缺问题。“九五”调整重点是缓解产业结构失衡、区域布局不合理、优质产品供不应求、花卉规模经济不理想等关系到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经过五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出现了可喜变化:一是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明显得到重视,由过去主要靠引进繁殖,转变为引育结合;二是优质种苗供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区域布局渐趋合理,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取得一定进展,市场看好的中高档产品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交易方式发生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花卉流通一直采用对手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1998年北京市建起了国内第一家具有拍卖功能的花卉批发市场――莱太花卉有限有公司,并于1999年12月进行了花卉的首次拍卖,实现了中国花卉交易的历史性突破。在全国大力推广花卉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同时,引进和发展现代拍卖市场的营销方式,必将大大加快花卉产业化的进程,为我国花卉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
(四)花卉内需和出口同步增长
“九五”期间,花卉业出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生产者主导型向消费者主导型转变。花卉市场供应更加丰富,不同档次和不同价位的产品基本齐全,加大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拉开了消费层次。在大多数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购买者不再关心“贵不贵”,而是“好不好”。这是近几年国内花卉生产者注重更新品种、提高质量的主要动力,也是花卉成品进口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花卉出口总体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7年至1999年花卉出口额分别为0.95亿、0.8亿和2.6亿美元。出口种类由过去以盆景为主,转为盆景、鲜切花、盆花、观赏苗木、种苗等多种产品并重。
(五)进一步重视科技和人才培训
“九五”期间,随着花卉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迫使花卉企业日益重视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出现了花卉园艺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同时,由于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更加激发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探索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顺应花卉业发展的需要,各地花协举办各类培训班,受到了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成效。在花卉行业中重视科技、培养人才、招聘人才蔚然成风,为我国花卉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六)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九五”期间,有关部委加快了花卉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经贸部组织对国内外花卉业进行考察,将花卉出口作为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来抓;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对蝴蝶兰等可以人工繁殖的花卉品种降低了出口管理费;海关总署在花卉进出口较集中的关口设置了“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通关;民航部门针对花卉这种特殊的鲜活产品,正在研究制定相应的运输管理办法,并考虑适当降低运费。这些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的出台,必将进一步促进花卉业的快速发展。
花卉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吸引了非农产业和其他投资商涉足这个行业,使花卉投资呈现主体多元化趋势。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各级政府、工商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人投资者构成的多元化投资格局。这不仅增加了花卉业的投入,而且出现了一批有实力、有代表性的大中型花卉企业,在全国花卉业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五年来,我国花卉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特别是面对加入WTO之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基础薄弱显得更加突出,亟待巩固和加强。目前,我国花卉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宏观指导乏力,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比较优势;产品开发和科技投入不能适应生产和消费需求,产品缺乏竞争力或后劲;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导致产品不对路、市场定位不准确,无法取得预期效果;花卉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小而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格局;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围绕市场搞经营,引导消费促生产的观念和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是制约和阻碍我国花卉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问题,必须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
二、趋势与目标
(一)发展趋势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基本趋势是:
1.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大中城市的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以及其它公共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追寻环境保护,都将成为对花卉业的基本需求;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大中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人数及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也为花卉消费带来较大空间。
2.我国加入WTO之后,一方面要加速与国际花卉市场的对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也会顺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共享化的趋势,为我国花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方便之门。同时,外商利用我国发展花卉业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进行直接投资与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也有利于提高我国花卉生产水平和市场供应能力。
3.建立和完善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店(摊点)紧密相联、有机配合的市场流通体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形成竞争有序,监督有力的市场交易环境,将成为“十五”期间市场管理和运行的基本思路,有利于花卉大流通、大市场的形成。
4.国内外花卉市场竞争机制日益成熟,花卉生产者、经营者将更加重视产业化经营和品种的更新、品质的改善、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并满足差异化需求,从而带动科技投入的增加,促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根据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的客观需要,面对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我国花卉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为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质量为核心
,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效益为根本出发点。要着重加强行业指导,提高科技含量,发挥区域优势,拓展市场空间,推动花卉业跨越式发展。
“十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我国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提高优质种球、种苗、种籽的供应能力,常规品种基本做到自给。
2.切花、盆花、盆栽植物、盆景、干花和绿化苗木等主要花卉产品实现专业化生产,全面提高品质和生产率水平。
3.逐步实现花肥、花药、基质、设施、设备等花卉业生产资料和工具的专用化和质量标准化。
4.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花卉市场交易规则与惯例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
5.建立反应灵敏、运行正常的花卉信息,满足决策者、生产者、经营者,以及专家学者对信息的需求。
6.大力提倡和引导花卉消费,满足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
7.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投入机制和形成,建立花卉科技推广体系,加强花卉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和业务培训,为逐步实施资质管理创造条件。
8.建立适应我国花卉业现实水平,发展趋势和行业特征,反应灵敏,调整及时的产业政策体系,以调动投资者和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保护其权益,推动我国花卉业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要实现花卉业跨越式发展,向花卉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任务与措施
(一)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产业升级
科技兴花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是从根本上形成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十五”期间,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开展品种培育和改良工作。优良品种是花卉业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花卉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形成自主品种开发和改良的体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花卉业。各级花卉主管部门和花卉协会应加强对花卉科研、院校的指导,将我国花卉育种工作者组织起来,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开展联合攻关,要保证必要的经费资助,积极开发和利用我国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尽早实施花卉种子工程。除科研、教学单位外,还要鼓励现有花卉种籽、种苗、种球生产企业参加这项工作,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一体化,提高优良种子的供给能力。
2.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推广先进技术,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花卉业的关键。我国花卉科技工作者不仅研制了一批先进了实用技术,也从国外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和成果,并进行了消化、改造,亟待推广应用。而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大多难以胜任花卉技术推广工作。因此,要在花卉重点产区,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花卉技术推广队伍,研究制定不同品种的规范栽培技术,以促进花卉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
3.促进栽培设施的系列化与标准化。在各类花卉栽培设施中,温室的系列化和标准化生产最重要。研制和推广经济适用型自动控制温室,是实现花卉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各级花卉主管部门和花协应对目前温室生产现状及进口温室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温室设计单位、制造单位与使用单位联合攻关,研制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花卉、不同造价的新型实用温室,尽快实现温室生产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花卉生产经营单位,要将科技创新机制的形成和保持科技创新的领先优势作为竞争与合作的基础条件;要将引进与自主开发利用我国特有的花卉种质资源相结合,作为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要将技术推广服务作为全面提高产业水平,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要遵循这些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建立我国花卉科技新体系,尽快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运作机制,以提高花卉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
(二)利用区域优势
形成特色经济
花卉业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特殊商品,其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产力水平,以及国内外花市场的供求状况与变化趋势,研究确定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形成特色经济和比较优势,减少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全国的总体布局是:
1.切花切叶类:建立以云南为中心,广东、上海、辽宁等地为重点的产销网络,满足国内需求,积极扩大出口。
2.高档盆花及观叶植物:建立以广东为中心,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海南、山东、河北等地为重点的产销网络,确保国内市场需求,减少进口数量。
3.盆景:建立以江苏、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湖南为重点的商品盆景产销网络,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中小型盆景,积极扩大出口。
4.种苗:建立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云南、山东为主的种苗产销网络,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进,组织出口。
5.种球:建立以福建、云南、四川、陕西、甘肃、辽宁、新疆为重点的产销网络,逐步减少进口。扩大水仙等特有种球的出口。
6.种籽:加强北京、山东、河北、内蒙古、甘肃、山西、云南、四川等地的种籽基地建设,力求达到主要花卉种籽国产化并批量出口。特别是要建立以内蒙古、甘肃、山东为核心的草业种子产销体系,引进、培育适合我国需求的抗旱、抗寒、抗病的草坪新品种,稳固占领国内草坪种子市场。
7.在黑龙江、吉林、安徽、四川等适宜地区建立药用花卉生产基地,满足市场需要。
8.加强内蒙古、河北、北京、云南、黑龙江等地干花材料的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干花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制作工艺,满足内需,扩大出口。
9.绿化苗木:要因地制宜,自主发展,力争满足市场需要;食用和工业用花卉要做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以形成产业优势。
10.其他省市区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的区域布局,发展特色花卉。
(三)健全市场体系
引导花卉消费
要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花卉营销体系,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时间,转变交易方式,制定交易规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促进市场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机制,保障有序运行。花卉市场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作到“场”的建设必须符合和满足“市”的要求,逐步形成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花店、花摊)功能各一、层次分明的花卉流通体系。
1.花卉拍卖市场应建在花卉主产区,并作为与国际花卉集散地和国内花卉消费市场连接的纽带。它是花卉流通体系有着规范性和预警性作用。花卉拍卖市场要以服务于生产者为核心,以特定的交易规则为保障,以现代通讯手段,以严格分级、及时结算为前提,创造和维护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花卉批发市场建在产地的,是以经营当地产品为主的集散中心;建在城市的,是零售市场的进货或补货渠道。因此,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的功能必须分开。
3.花卉零售市场以服务于消费者为主,应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引导和普及花卉消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倡导和鼓励花卉消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花卉零售市场的经营管理者要注重学习专业知识,熟悉业务,为断提高专业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四)保障信息对称
突出服务功能
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花卉信息,疏通信息渠道,识别信息真伪,清除信息垃圾,保障信息对称,对正确指导花卉科研、生产流通和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努力办好现有的花卉报刊,建立功能齐备的花卉信息网络,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在花卉交易中的应用,使信息在指导花卉生产、规范花卉市场、引导花卉消费等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五)加强行业管理
促进健康发展
我国花卉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与配合。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花卉业的宏观指导与管理。要制定有利于促进花卉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全面实施种子工程、信息工程,建设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质量监测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在指导产业发展上,既要把花卉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又要防止过热过猛,重复建设;既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花卉生产,又要重视引导花卉消费。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协会的工作,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以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协会要重视搞好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配合政府部门搞好宏观指导、市场流通、消费引导、技术培训、住处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促进我国花卉业发展发挥出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