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松落叶病。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油松、马尾松、黑松等松树。从幼树到大树均可得病,以幼树受害较重。受害后造成针叶枯红脱落。
油松感病后针叶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红褐色而脱落;马尾松初期症状则在针叶上出现小黄斑点友段斑,至晚秋全叶变黄而脱落,在黑松上针叶黄色段斑较大,且有褐色斑纹,以后变黄脱落。
落下的病叶,以后都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一般到次年春在各种病叶上都能产生典型症状:即在病叶上出现纤细的横线,将病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长出椭圆形小黑点,长0.2~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渐产生较大的长椭圆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盘。条件适宜时中央有一纵裂缝,显露出乳白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
病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8月后病叶陆续脱落。分生孢子一般无再侵染作用。4、5月雨水多、湿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树木生长衰弱等,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和发病。
防治方法如下:
加强肥、水等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秋冬季清扫落叶烧毁,消灭病原菌。
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1:l:100的波尔多液,或500倍的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每半月喷1次,共喷2~3次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