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Molecricket):蝼蛄是危害草坪草常见的地下害虫,属直翅目,蝼蛄科。在我国常见的有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台湾蝼蛄、普通蝼蛄。蝼蛄的成虫、若虫均咬食草籽、草根和嫩茎,根茎部受害后呈乱麻状,使植株发育不良或干枯死亡。另外,蝼蛄在近地面来往穿行,造成纵横隧道,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因失水而大片枯死。成虫身体比较粗壮肥大,体长36~56mm。
具有群集性、趋光性、趋化性(香、甜)、趋粪性、喜湿性(蝼蛄跑湿跑干)和产卵地点的选择性,喜在干燥向阳、松软的土壤里产卵。盐碱地虫口密度大,壤土地次之,黏土地最小,水浇地虫口密度大于旱地。在早春地温升高,蝼蛄活动接近地表,地温下降又潜回土壤深处。在春、秋季节,旬平均气温和20cm地温在16~20°C时,是蝼蛄危害高峰期。夏季气温在23°C以上时,蝼蛄潜入深层土中,一旦气温降低,再次上升至耕层活动。
对蝼蛄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二种:
1.药剂拌种。同防治蛴螬的方法。
2.毒谷、毒饵法。用15kg谷子或稗子、麦麸等加少量水,煮成半熟,稍晾干,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对硫磷微囊缓释剂或20%和40%甲基异柳磷0.5kg,加水0.5kg与15kg饵料混匀,播种时随种子撒施。
3.灯光诱杀。利用蝼蛄成虫的夜间趋光性在40W交流黑光灯下进行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