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道与花城大道交界处的绿化天桥。新快报记者李小萌/摄
有关部门回应本报提出的天桥绿化问题:
昨日,针对新快报反映的天桥6大绿化问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逐一回应。据了解,接下来广州将继续推进天桥绿化工程,不久后将在部分桥段试种两个新品种,待技术成熟后进行全市推广。
花槽老化导致天桥漏水
前日,记者走访市内13座天桥发现,漏水、枝条过长、绿化不完全等弊病困扰着这些“空中走廊”,其中客村立交的部分桥段出现了漏水现象,据一位常年在立交桥下拉货的黄师傅介绍,漏水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今天(指17日)一大早我们就去看现场了,初步判断是花盆排水。”广州市林业园林局绿化处一位负责人介绍,天桥绿化的自动喷灌系统是固定在桥上的,每天定时定量喷水,在灌溉淋透之后,有一小部分水会从土中渗出。广州市园林和科学研究所天桥绿化项目部副主任温志补充道,一般而言,花盆多余的水从盆底渗出后,将顺着花槽排出,部分桥段出现漏水的现象,可能是花槽老化导致的。据了解,2003年起实行的天桥绿化工程,广泛使用玻璃钢花槽,后者在常年日晒雨淋后,会出现老化现象。温志表示,目前广州已经更换了部分桥段的老化花槽,明年将对全市的花槽进行一次统一排查、按需更换。
天桥不是“想绿就能绿”?
记者走访部分市区天桥发现,有的天桥枝条过长,还有的“全裸上阵”,原因在哪?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绿化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有310多座绿化天桥,其中260座由市局管养,其它的由区园林部门或者相关业主单位负责。该负责人直言,天桥绿化的技术养护方案已经下发至各区,但由于天桥绿化的管养要求比地面绿化要高,且受限于人力物力,“区的养护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据透露,目前正处于市区两级绿化天桥的管养交接期,市局在接手后会进行一轮调整,同时也会加大对区级养护的业务
指导和管理力度
该负责人表示,天桥不是“想绿就能绿”,除了考虑桥体的承受能力,还需要与相关业主单位进行协调;“绿”了之后,也不能完全保证整条桥的绿化生长情况完全一样,“植物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生长,天桥绿化使用的是勒杜鹃,它是阳生植物,在很晒很猛的地方,它长得漂亮,但在阴凉处就会差很多。”温志介绍,针对上述生长不一的情况,园科所将在部分桥段的背阴处试种花蝴蝶等喜阴植物。
近期试种两大新品种
到今年,广州的天桥绿化工程已经实施11年,全市共有310多座空中花廊、绿廊,绿化总里程约240公里。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介绍,广州的天桥绿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且“一直被借鉴,从未被超越”。
早在上世纪中旬,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提出了“天桥绿化”的概念。2000年,我国上海等地引入“天桥绿化”技术,并进行小范围试验,但并未得到推广。2003年,广州在全市进行天桥绿化工程,并连续攻克品种培育、基质培养、喷灌节水等技术。目前,广州已经成为国内天桥绿化最多、景观效果最好的城市之一,可以做到一年“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据该局介绍,目前该局下属的园科所已经研发出了最新的天桥绿化品种,将在部分桥段试植,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推广。出于技术保密,该局并未透露品种具体名称,“一种花朵能开两种颜色,一种叶子上有斑点,均为勒杜鹃,栽种效果将会非常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