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市场动态 » 内蒙古:鄂尔多斯园林建设促绿色经济发展

内蒙古:鄂尔多斯园林建设促绿色经济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2  作者:经济参考报     浏览次数:210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属黄河上中游地区。曾几何时,荒凉、贫穷,十年九旱,沙尘暴频发。沙漠、沙地、干旱硬梁区曾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6%。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园林绿化成效显著,继而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昔日飞沙之城如今满眼新绿,变得宜业、宜游、宜居。

  昔日飞沙今披绿

  鄂尔多斯市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扎实推进园林绿化建设。

  鄂尔多斯资源富集,拥有煤炭、天然气、芒硝、高岭土等矿藏50多种,其中探明煤炭储量1701亿吨,约占全国探明储量1/6,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探明储量1/3,是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之一。

  大自然的馈赠给鄂尔多斯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在各种产业园拔地而起的同时,园林绿化建设也并驾齐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包括建成了大批公园绿地。

  截至目前,公园绿地种类齐全,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都有分布,且布局合理,相得益彰。

  鄂尔多斯通过拆房建绿、见缝插绿、拆违造绿等办法,组织新建一批街头绿地,满足了城市居民休憩、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河川改造建设工作效果明显。鄂尔多斯对城市内的河川均进行了整治和改造,使一条条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相继实施了昆独仑川、吉劳庆川、罕台川、乌兰木伦河、羊场壕景观河、柳沟河等河道整治工程,整治后的河道充分利用中水资源,增加植物造景。沿岸增建了园林设施,使之成为景色秀美的滨河带状公园,美化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84.36%。

  防护林绿化工程一改过去昔日飞沙的恶劣天气。在城市周边大力实施防护林绿化工程,举全市之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启动了每生产10吨煤捐植1棵“节能减碳树”的碳汇林工程,并完成造林1.6万亩。在城市建成区外围,以210国道、109国道、包茂高速、荣乌高速、外环高速、民族路和东康快速干线等大通道为依托,建设绿化林带,大大增强了城市防护能力。经过连续几年的建设,形成了优美的防护林带风光。

  鄂尔多斯先后荣获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全国最安全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

  如下一组数据反映了近年来鄂尔多斯治沙治污工程取得的成果:

  96.3%: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

  99.51%:城市污水处理率;

  76.61%:主城区公园半径覆盖率;

  205个:民族文化特色公园广场;

  23.83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97.9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1:煤炭企业每采十吨煤捐资种植一棵树;

  5万吨:东胜区中水日用水量,占城市居民总用水量一半以上;

  344天:每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

康巴什-蒙古象棋广场

 
母亲公园 


 
东胜公园 
 


鄂尔多斯婚庆文化园 

  蒙元园林妆新城

  仅仅提高绿地覆盖面积显然不够,鄂尔多斯公园绿地建设还突出了地方和民族特色。鄂尔多斯是古老“河套”文明的发祥家园,是浓郁蒙元文化的传承之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的同时,鄂尔多斯将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有机结合,打造众多精品园林工程。鄂尔多斯已建成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公园广场205个,总面积达3677公顷。

  在鄂尔多斯,太阳、骏马、苍狼、烈酒、奶茶和马头琴等草原风情无不讲诉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渊源,让人流连忘返,享誉世界的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掀起“鄂尔多斯风暴”的独贵龙运动,“中国油松王”也深深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为此,鄂尔多斯将草原文化元素植入园林绿化的每个环节,表达这座城市对文化园林的强烈认同和追寻。鄂尔多斯的园林绿化,高度浓缩了这方水土的人文历史。在这里,人们可以触摸800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马金戈的传奇人生,还可以探寻他的母亲诃额伦折箭教子以及陪同他征战欧亚大陆的草原双骏的故事。

  鄂尔多斯婚庆文化公园独具特色。鄂尔多斯婚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包含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母亲祝福、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新娘敬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饱含着浓厚的爱情与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公园广场205个,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以浓郁的蒙元文化为主题,建设了成吉思汗广场、苏勒德广场、草原情广场、蒙古象棋广场、母亲公园、婚庆公园等;将河套文化融入园林建设中,建设了萨拉乌苏体育公园;将青铜器文化融入到广场设计中,建设了青铜器文化广场;将独有的珍惜濒危植物通过雕塑展示出来,建设了西鄂尔多斯公园等。还有各具特色的雕塑、小品、景观设施不断涌现,均体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鄂尔多斯风情。

  另外,2012年鄂尔多斯正式启动了市树市花的评选活动,经过专家论证和广泛征集公众意见两个步骤后,下一步将报市政府和人大研究确定。

  生态低碳绘新景

  鄂尔多斯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注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资源保护。高碳地区走低碳之路,利用科技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生态脆弱地区建生态新城。

  在建设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鄂尔多斯所有旗区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有效地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广泛应用中水等非传统水源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量种植乡土植物、耐旱植物。

  鄂尔多斯充分应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建设了鄂尔多斯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定期对中心城区进行遥感自测。科技,已成为鄂尔多斯园林绿化的坚强基石。

  鄂尔多斯的生态建设获得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市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改造居住小区和单位庭院,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评选活动。市民踊跃认建认养树木、绿地,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2013年鄂尔多斯市大规模开展了全市义务植树活动,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参加,4月份参加人次超过60万,已完成绿化面积超过5万亩,规模空前。

  人人爱绿,全民护绿,已经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今天鄂尔多斯新区,公交免费乘坐,绿色、低碳出行成为新时尚。

  鄂尔多斯市被列为2013年国家首个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试点城市,引入“数字园林”管理系统,利用其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和量化管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治沙治污染:鄂尔多斯绿色之路

  在探寻鄂尔多斯绿色之路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这座昔日的飞沙之城上成长起来的绿化模范:

  宝日勒岱: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国第一代治沙英雄;殷玉珍: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全国“十大”女杰、中华环境奖;王果香:“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绿色奖章;王明海:恩格贝的“第一公民”、“沙漠王子”;王中强:北京军区二等功、全国首届“母亲河奖”;乌日更达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庶之地。后来因自然气候的变迁、战乱、放垦等原因,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之后,鄂尔多斯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生态治理,涌现出一批家喻户晓的治沙英雄。

  进入新世纪以来,鄂尔多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农牧业生产方式,地区生态环境由不断恶化向整体遏制、局部改善转变,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5%以上,占全市面积48%的沙漠、48%的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区披上了绿装。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将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生态优先,尊重自然规律,注重文化传承,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全面加强城市绿地和景观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0年4月21日,鄂尔多斯启动碳汇林工程,要求煤炭企业每采十吨煤捐资种植一棵树。

  截至2012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4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9.05平方米。主城区(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6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03%,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全市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见园”的要求。城区内的河流、水体均得到良好治理,节约型园林绿化得到大力推进,人民群众对园林绿化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事实上,在园林建设过程中,鄂尔多斯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亲民园林”。严格按照城市建设基本要求进行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合理规划、精心建设和规范管理。目前,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各街道社区各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最大程度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此外,鄂尔多斯还注重整体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

  一是强力推进“蓝天行动”。近年来,鄂尔多斯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步伐以及创建园林城市的需要,几年来累计依法取缔关闭“两高两低”企业700多家,淘汰落后产能3500多万吨,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地区产业形象和环境面貌有了质的变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44天/年。

  二是突出抓好“碧水行动”。城市环保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旗区污水处理工程、污水管网扩建、再生水回用工程,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其中主城区达到99.51%。各旗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已全部建成,其中主城区达到97.06%。

  三是全面实施“市容工程”。加强对市容市貌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商业网点门头牌匾、户外广告、霓虹灯、施工围挡等配套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门前五包”制度,目前户外广告管理整齐规范,道路、广场卫生清洁,节能亮化工程不断提升,市容面貌显著改观。

  四是注重保护,传承历史,努力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鄂尔多斯高度重视文物古迹保护,切实加强环境质量管理,务求在建设中求美丽、在保护中求发展。文物保护方面,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四有”工作。2009年以来,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种类遗址1210处,复查1108处;完成了全市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共录入馆藏文物3364件(套);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全市注册博物馆达到7家。对市区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的普查登记,建立档案,制作保护牌,明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单位和管护措施;组织专业队伍和技术人员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抢护性保护;对濒危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严格执法管理,有效杜绝破坏行为的发生。

  节约型园林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节约型园林是当今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方向,鄂尔多斯气候干旱,建设节约型园林更加迫切。在创建工作中,鄂尔多斯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约型园林建设,使创建工作引领全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的方向。

  一是节水灌溉。鄂尔多斯部分旗区使用了微喷、滴灌和节水管道的灌溉方式,节约了水资源。

  二是利用非传统水源。近年来,鄂尔多斯对城市内水体、河道进行了重点打造,如东胜区“三川”(昆独仑川、罕台川、吉劳庆川)工程、鄂旗恐龙湖工程等,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中水、雨水、矿井疏干水、电厂循环水等非传统水源,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节省了地下水资源。新区建设多数实现了雨污分流。部分公园广场铺装利用了环保透水砖。

  三是更加重视耐旱植物的利用。优先发展适应性强、用水量少、涵养水源能力强的乡土树种,积极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推进乡土树种和当地适生地被植物的优选、培育和应用,大力使用耐旱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着手研究和推广耐旱性、节水型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沙地柏、紫花苜蓿、景天、萱草等节水地被大量应用。

  2012年6月,为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鄂尔多斯在东胜区西绕城线附近建成了第一个有机肥机械化生产基地,于当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年生产量约2万方,内含堆肥生产场地以及土肥实验室,主要开展对园林废弃物的收集、分类、粉碎、堆肥等处理,堆肥后的产品,用于盆栽草花、改良城市绿地土壤等;开展土壤、肥料、植株等检测工作;负责东胜区园林土壤调查与评价,以及园林土壤培肥与改良、科学施肥等工作。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