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生理活动,是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而光照条件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最终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环境因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能够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照作为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光照可从三个方面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即:光质、光强和光照时间。
光质就是光谱的波长,不同的光质有不同的波长,我们通常所说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实质上就是光的波长不同。在整个太阳光谱中,并不是所有的光谱对植物光合作用都是有效的,我们把对植物光合作用能够起到实际作用的那部分光谱范围称作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我们人眼的可见光光谱范围基本是一致的,而其中尤以红光和蓝光的效率最高。
光强也就是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简单概括为,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强度也越大,相应形成有机物的速度也越快。在温室种植中,种植者习惯以勒克斯这个单位来衡量光照水平,实际上,勒克斯是光照度的单位,而针对植物而言,植物能够感受到的是光量子,单位是微摩尔/(秒·平方米)。
作物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光照时间越长,作物光合时间也越长,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也就越多。
光照作为一种能量,影响着作物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光同时也是一种信号,影响着作物的发育以及开花结果。有些植物必须处于一个长日照条件下才能够诱导花芽分化,进而开花结果,这样的植物叫做长日照植物;反之,有些植物只有处于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够进入开花结果的阶段,这样的植物叫做短日照植物,作物在这个时期,对光照的强度要求不高,如只要100勒克斯,作物能够感受到光的存在即可。通过调整光周期的长短,即可以相应地调整控制植物的花期了。这对于上市期决定价格的花卉作物尤为重要。
在温室作物种植中,温室设施调控为作物生产营造了有别于露天农业生产的小气候环境,包括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小气候因素。在这些条件中,首要的就是光照条件。在温室种植中,作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温室内光照条件的限制,进而影响最终产量和品质。
温室覆盖材料和温室固定结构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温室内的光照条件。不同的覆盖材料,透光率不一样,不同的温室结构,光透过率也不同。例如,北方的日光温室使用塑料薄膜作为覆盖材料,再加上日光温室本身的结构,温室内的光照水平远低于室外的自然光照水平,尤其在北方地区的冬季和早春季节,日照时间短、光照弱,日光温室内的平均光照甚至不到室外光照的40%,而且温室内的光分布不均匀,导致温室内作物的生长不好,且作物生长的一致性较差,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了温室种植者的经济收益。
温室内的光照条件还会受到地域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即使在我国辐射资源较好的南方地区,春季也会有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这种低温寡照的自然天气,导致温室内的光照水平会更低,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又如,西部的四川地区,历来是我国太阳辐射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之一。在该区域发展设施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光照严重不足,使得作物生长受到抑制,产生各种病虫害,影响了广大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光照不足,对于花卉作物而言,常造成发花数量少产量低,花形花色不正,品质达不到相应的等级。
对于一些长日照作物,如果日照时间达不到它开花所需要的最短日照时间要求,作物便一直生长,并不进入开花阶段;对于一些短日照作物,如果在作物很小的时候满足了短日照条件,作物便会提前开花,此时作物的生长不够充分,花便达不到相应的标准。
鉴于以上原因,温室种植者会根据作物对光照的需求,采用人工光源来改善温室的光照条件,调节作物光照。人工补光是提高温室生产水平的一项新技术,对温室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不难想象,温室种植者选择植物补光系统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温室内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不充分,作物就不能健康生长,而通过人工补光,可满足作物生长对光照的需求,实现温室内的周年生产,形成稳定的市场供应;
二、利用人工补光调控植物的花期,使得花卉作物能够在所需要的时令上市。通过人工补光,可以人为地创造出长日照和短日照环境,比如,通过光周期的调节,从而控制植株开花,使得玫瑰在情人节前、康乃馨在母亲节前、或者圣诞花一品红等能够在节日上市,满足市场需求,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