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突出特色
武汉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城区内大小湖泊35个、山体40余座,是创造生态山水城市难得的自然条件,但长期以来对湖泊水面和山体的保护和绿化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其中仅有7个湖泊和4座山体作为公园进行了绿化建设,其他湖泊和山体均不同程度地被单位占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侵占山体和填湖造地进行建设的现象日益严重,其中武湖、龟山、喻家山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侵占和破坏。因此,武汉的园林发展首先应保护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突出特色的规划设计。武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可大力发展水生植物景观,如可大量栽植水生美人蕉、香蒲等,这不仅可以在鱼塘、湖泊等自然水域营造新颖的水上园林景观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 运用生态设计理念,造福后代
武汉林木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成以阔叶林为主的稳定的森林生态群落。此外应进行粗绿化,在相同面积下多植树木,增加绿积量。再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那种诗情画意景色,因此,对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城市绿化更应注重生态效应,应以树冠庞大的树种遮荫降温,注重遮阳。可以樟树为主,混交无毛悬铃木和意大利杨作行道树、庭荫树和草坪、广场等开阔地孤植树的优势树。在此基础上以矮密的灌丛、花卉、草坪进行景观绿化配置,进而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3 增加园林建设投入,建管并举绿色植物是城市面向大自然的窗口,绿地的面积和质量被公认是评价城市最直接和最简练的综合指标。1998年武汉市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几年来武汉的园林绿化大有改观。然而,城市绿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绿化用地不足且三镇绿化不均,老城区人均拥有绿地仅为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加强绿化建设,扩大绿色覆盖仍是一项紧迫任务,市政府及园林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武汉市特别是老城区,要尽量加快垂直绿化的步伐,见缝插绿。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加快屋顶花园的建设进程,想方设法提高绿地占有率和人均绿地面积,改善老城区绿化率一直偏低、居住环境偏差的现状。绿化城市、美化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利民工程,因此,在政府重视的同时应搞好宣传,让市民增强绿化意识,特别是爱护现有的花草树木。
常言道三分建七分管,在园林建设中更是这样。要想巩固和提高建设的成果,必需加强管理,常抓不懈。过去,城市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花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去种植苗木,却很少养护,年年种树不见树,我们应改变这种现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管并举的同时,更应加强管理。
4 丰富绿化苗木种类,改善风貌
城市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园林绿化为城市区域和周边环境增色添彩,同时也需要各项建设的配合和烘托,只有城市各项建设的高水平才能展现园林绿化的高质量。在城市园林规划上,要讲求科学规划贴近自然,将城市绿化与城市基本建设相结合。在树种的选择上要讲求实用性、观赏性,按照不同功能区、自然地形、地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做到乔、灌、草、花搭配,实行多树种、多功能、多层次、多色彩的合理配合,注重高大乔木、亚乔木、花灌木的空间立体配置和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季相变化,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路一品、一路一个特色的景观效果,运用各种园林工艺手法的艺术性,建造各种植物景观,再现自然风貌。近两年来,林果所法雅园林公司的法国专家结合武汉市的具体情况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运用了全新的配置:白玉兰——桂花——月季、杜鹃——吉祥草;樟树——红瑞木——含笑球+金丝桃——鸢尾、杜鹃——常绿草坪;法桐——红枫+茶花+金边黄杨球——箬竹——麦冬——马蹄筋等受到了专家的赞赏和市民的肯定。
5 合理利用园林地面覆盖物
武汉行道树的树穴多数都是土壤裸露,有些绿化带的苗木长势不理想,导致不能很好的覆盖地面,裸露土壤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在车流走过或遇大风时,经常是粉尘飞扬,不仅污染环境也影响过往行人。因此,借鉴美国利用园林废弃物粉碎加工后覆于裸露的树穴、绿化中的空地上,不仅美观而且可减少尘土飞扬,是一个非常可取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