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昨日《急求:如何干掉水花生》一文,报道了沁园新村一处小区景观池中疯长的水花生带来的烦恼。景观河道中的水生植物对水体有净化作用,但泛滥成灾后也会成为一种危害。绿化专家何志坤认为,由于江南地区的平原地势特点,再加上罱河泥传统的消失,水生植物的打捞机制需要完善。
环卫
今年水葫芦特别多,日打捞量40吨
昨天,南长区水上环卫的工作人员表示,水葫芦在这个季节快要枯死了,会从外围河道漂进内河。这两天进入内城运河的水葫芦是从伯渎港方向漂来的,每天打捞量达40吨左右。打捞后处理这些水生植物的难度非常大,因没地方放,一般进行焚烧处理。
据介绍,到了9月中下旬,水花生也将大量出现。对于水上环卫来说,这是比水葫芦更难打捞的水生植物,成片成片捞起来很吃力。去年有一天甚至打捞了几百吨,把环卫工人累坏了。而今夏的高温,让这些水生植物长得格外茂盛,环卫已严阵以待。
农委
有序种养、及时打捞有利水质改善
对于水生植物对城市的影响问题,无锡市农委水产站负责人张宪中认为,锡城河道中常见的水葫芦问题不大,因为气温一低,会被冻死;但水花生很可怕,会自然越冬,第二年继续疯长。这些水生植物会随波逐流,有一年甚至出现了堵住泵站的景象。
这两年,江苏省内正在试点水葫芦对水质的改善作用。张宪中表示,无锡从2007年开始试种,市区和宜兴各6000亩,不过都是圈养的,能长到1米高,对水质改善确有作用。不过,这是人为有序种植,到了秋冬季节要派人打捞枯死的水葫芦。
对于内河中出现的水葫芦,很多人都说不清来源。张宪中表示,锡城用于治水的水葫芦是拦起来的,应该不会流到内河中。同时,他也表示,这些大面积的水生植物确实对环卫、水利部门有影响,但除了在城市主干河道外,一般小河浜里的水生植物基本是无人管理状态。尽管有人建议在一些泵站或入水口设置拦网,但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会影响调水,根本没法设置。而且一些断头河浜出现富营养化后,这些水生植物无需外界种植,会自然生长。
园林
水生植物利用越来越多,无人打捞情况突出
浮萍、槐叶萍、睡莲、荇菜……无锡市绿化管理站的高级工程师何志坤介绍,锡城常见的水生植物很多,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则是沉在水下。今年不少地方都有水生植物覆盖整个水面的例子,前几天惠山古镇的龙头浜河里也长满了水生植物。在园林部门看来,水花生是一种恶性杂草,生长迅速,常会堵塞航道。大部分水生植物对环境友好,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其疯长。
据介绍,现在锡城不少湿地公园和沿湖公园都会通过金鱼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来改善水质,消除水中的富营养化,降低氮磷含量,确实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何志坤表示,现在的问题是无法做到定期清除。一些水生植物腐烂后没有及时打捞,再度污染水体,等于没有改善水质。
在长江等水流速度很快的河道中,水生植物不可能泛滥。无锡是平原地区,河水的流动和交换很少,水质的自净化能力相对较弱。虽然以前自然状态的水生植物也很多,但水生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大,何志坤认为这是和江南一带罱河泥的传统是有关的。以前每个生产队都有几条小船,把河底的淤泥捞起来做肥料,其实是一种人为的水质净化,同时也对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有抑制作用。
在何志坤看来,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打捞机制,定期清除过多的水生植物,而且不仅是水面上漂浮的植物,一些沉水植物也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