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群华这位在平凡中缔造不平凡故事的农村妇女,在她的人生格言中有那么几个字十分的耀眼“求知、求变、求新”,就这几个字完美的阐述了她从艰辛的创业到步入成功殿堂的经历。
在求知中,摸索路径
汪群华是地地道道的温江人,1982年对于年仅16岁的汪群华来说是失落的一年,高考的落榜让这位怀揣着梦想的少女走到了人生的低谷,可是坚强的性格并没有让她倒下,俗话说的好“天生一人必有一路”,受父辈们的影响,汪群华邂逅了花木行业,并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积极主动的向经验丰富的人们学习花木种植栽培技术,五年的努力换来了成效,此时的她熟练地掌握了一套花木嫁接、种植、盘扎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安稳与现状”?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来说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汪群华也不例外,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的状况,让家人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1988年的一天在新婚丈夫的全力支持下,她凭借着从农村信贷社贷款的500元钱,正式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汪群华的第一桶金来自她亲手扦插的万年青苗,这一桶金让她吃了不少苦头。盛夏三伏天,当人们把精力花费在如何寻凉避暑时,汪群华则顶着烈日,为自己的亲手培育的万年青苗锄草、施肥、打花,寒冬腊月间,汪群华的一双手冻得像馒头一样,忍受着被寒风撕裂的疮口钻心的痛,她任然坚持为万年青做着冬季的养护。夏日“关公脸”,冬日“馒头手”,每当她谈起那段艰辛、苦涩的经历就如同玩笑般一笔带过,让人们揣摩的只有那份坚强的信念,就是因为这份信念,来年的春天,蓬勃生长的小苗卖出了可喜的价格,似乎是在回报主人精心养育,这批小苗也让汪群华成为了当地的“万元户”。
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而后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寻求美好的人都倒在了明天的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看见后天的太阳”。
在求变中,引导方向
汪群华所在的红砖村位于玉石汪家弯六组,民风朴实,常年务农的乡亲们一直苦于没有致富的路子,在品尝到花木带来的甜头后,汪群华也深知“一支独秀难成林,万木葱葱才是春”,她只要一得空闲,便会去给乡亲普及花木知识,教大家如何种植花木,分析未来的花木行业趋势,还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三年的共同努力,使得红砖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万年青村,产品远销省内外,当大家都沉醉在万年青之乡的喜悦之中时,富有远见的汪群华又犯愁了,她考虑到由于市场在不断的变化,单一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甚至还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被湮没,2000年汪群华肩负着众人的希望,前往河南、湖南等花木之乡进行学习、考察,并带回了300万当时刚推出市场的红继木秧苗,并将其分到100多家农户手中,亲自教大家怎样种植、管理,当年就获得了卓越的成效,村民们每当提起汪群华,总是竖起大拇指说道“只要有汪总在,咱种的苗木就没怕头,富裕的日子就有盼头。”
在求新中,展望未来
2003年,花木行业迎来了“寒冬”,原本供不应求的市场,变得十分惨淡,很多农户为了减少损失,低价脱销,甚至选择了转行,可是汪群华没有放弃,她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对于行业发展敏锐的嗅觉,让她又有了新的突破,在不断总结中她发现,要发展不光要做种植、营销,还要承接绿化工程,于是成立了“成都市芊卉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公司业务拓展到园林规划设计、咨询、苗木生产销售以及施工管理等一条龙服务上,很快就取得了成效,业务面也辐射省内外多个地区,称为远近闻名的花木大户,农户致富的带头人,依旧没有被眼前的喜悦冲昏头脑,富有远见的汪群华又敏锐的捕捉到了花木行业的新兴发展趋势,那就是花木交易的信息化,电子商务化,她的企业正式入驻了“温江花木网”,通过互联网的渠道,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宣传,“芊卉”的接班人汪群华女士的儿子,在家庭的熏陶下,对花木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国外留学归来后,掌握了信息时代发展特点的他,对于花木行业的电子商务化发展表示极为赞同。
“赞芊之葱郁,叹卉之优雅”,芊卉的发展脚步不仅从未停滞过,还在不断的大步前, 企业也正在申报温江花木龙头企业,相信芊卉的发展,将如同其名一样,在郁郁葱葱中绽放出独有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