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渝东南地区的生态主体功能地位,为这一区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解读系列报道之
“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但长期以来,面对经济指标的相互攀比,我们也曾走上盲目发展工业的道路,其中不乏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这次五大功能区的划分,让我们在发展思路上回归了理性。虽然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但生态保护的目标和思路很明确,我们更清楚该干什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后,渝东南各区县主要负责人长长舒了口气。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孜孜以求地探索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生态环境面临异常严峻的挑战。
这一点,在重庆这个工业城市也有所体现,都市圈自不必说,就连生态环境公认较好的渝东南地区,也不时受到生态灾害的威胁。全委会《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渝东南设立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就是希望渝东南在保护与发展上做出有益探索。
在传统意义上,保护与发展是一对天生的冤家,那么,渝东南的“生态保护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那么应当如何保护?如果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又当怎样发展?
“工业立县”的思路曾让渝东南各区县走入误区。保护与发展没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渝东南地区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平衡点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各界人士一直争论不休的焦点。依照传统观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向环境排放的废物也急剧增加,从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日益加剧。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对矛盾的斗争愈演愈烈。
然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斗争性与同一性。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样如此:一方面经济发展后,人类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又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到渝东南地区,情况又当如何?
渝东南地区是我市公认的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包括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6区县(自治县),约1.98万平方公里。拥有众多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森林覆盖率达到49.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8.3个百分点。
但多年以来,“工业立县”的思路曾让渝东南走入误区。一位区县官员告诉记者,曾想复制沿海模式,走大招商、大工业、大发展的道路,但困难重重,一些工业企业进来了,经济虽有所增长,但付出的环境代价是惨痛的。这让他幡然醒悟,转而发展生态旅游,走绿色崛起的道路,反而求得了环境与经济的和谐。
这绝非孤例,渝东南6区县,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以招商为例,A县收取的土地租金很低,B县便针对性地提出不要租金,C县更进一步,不仅不要租金,反而还有奖励。区县“血拼”,最终受害的是整个地区。
上述种种,都是由于定位模糊所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说,将渝东南定义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就是进一步明确定位,让这些区县的工作中心从经济建设转到生态保护上来,把它们从以GDP为纲的热潮中解放出来,转而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
那么,发展怎么办?杨庆育的解释是,市里从来没说不发展,只是要处理好关系。渝东南是“重庆之肺”,生态是最大的优势,提供生态产品就是发展,提供碳汇也是发展,如果没有渝东南承担生态功能,重庆的宜居就无从谈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省花协9月25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