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工程资料 »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思想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思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30  作者:《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04):277-279 今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引发了环境的污染。人  浏览次数:176

今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引发了环境的污染。人居环境的日益恶化以致于人们又重新关注于环境。而传统民居建筑关于环境的选择,住房型态的分析等都反映了实际生活的利弊,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生活经验总结。它融宗教及民间信仰,神化与艺术及日常行为于一体,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朴素的自然环境观的理解及对理想居住模式的追求,而这种理解及追求我们可以定义为一种深藏于人们内心的“原生态”模式的追求。这种“原生态”模式深藏于每个人,每个民族及每一种文化之中,往往不自觉的引导人们的景观设计和改造。所以,揭示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模式及其深层含意,对现代人类追求美好居所和居住环境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民居聚落的选址常常是北面有山相靠,左右各有两山,而南向前景开阔,远处又有山峰遥相呼应;涓涓水流从山间流出,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层次,形成群山环绕之势;如此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背山面水的吉地。这样的环境用现代景观学,生态学来分析,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背山可以阻挡冬季的寒风,前方开阔可以得到良好的日照可以得到良好的通风,并且可以便于瞭望。四周的小山可以起到防风、防洪的作用,形成适宜的小气候;流水既保证了生活用水又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方便。

从上述村落选址模式中,表现出两种基本特征,其一,是资源特征,即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植被茂密。其二,是空间结构特征,即建筑群落空间布局依山就势,充分地结合地形地貌。

以广西昭平县黄姚古镇为例来具体分析传统民居中所体现的 “原生态”思想。黄姚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东北面,距县城70余公里,最早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古镇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当时方圆数十里没有人烟,只在现今黄姚古镇中兴街有两户土族人家居住,一户姓黄,另一户姓姚。经过300年的繁衍至元朝末年,发展到有八大姓,但以黄姓与姚姓为多,所以古城被命名为“黄姚”。黄姚古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立,清溪环绕,珠江、姚江、兴宁江蜿蜓环绕汇合于街区。古镇占地3.6平方公里,古街呈条带状,东西长南北窄。古镇老街用青石板砌成,沿着老街分布着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居,庙宇祠堂、亭台楼阁。古建筑屋顶大多采用硬山、悬山、歇山结构,部分建筑采用石柱支撑,柱上有雕刻,琉璃瓦屋顶,青砖青瓦,雕刻的木板屋檐给人古色古香的韵味。

一、自然环境与村落的选址

选村落、宅地首先要观其山脉,古镇背靠真武山,山势相对高大形成北部的遮挡作用,村之左右均有山岭相护,南面视野开阔,远又有酒壶山重叠。姚溪从北向南蜿蜒流过古镇,姚溪虽处于村之东侧而不在村之正中,但在喀什特地貌地区已经是很难得的了。所以黄姚古镇也可称的上是符合“原生态”思想中所需要枕山,环水,面屏的景观模式(见图1)。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1 古镇鸟瞰

二、村落空间布局

全镇按九宫八卦方位而建,属岭南风格建筑,姚溪穿镇而过,远山四方呼应。镇里全部都是明清建筑,寺庙、楼台、亭阁、桥梁、石街、祠堂、民居等颇具特色,再有真武仙山、参天古榕、长生古井相衬托;村中集中了门楼,祠堂等公共性建筑,其余部分为民居。从现状大体可以看出黄姚镇在明清兴盛时期的总体布局状况:全镇按《易经》中九宫八卦布局,在每一卦位上建有门楼,如东门楼,守望楼,三星楼等等。这些门楼不仅作为村民通行之用而且还作为村民瞭望观察及其防御之用。各楼门之间通过街联系起来,民居顺应地势沿街分布,各姓氏宗祠穿插在民居当中形成了如今的格局(见图2)。古村九宫八卦的布局体现了古人对传统中国文化与景观的追求。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2  东门楼

三、古街

古村镇的道路,一直沿着传统的习惯进行规划设计。主要有一字型街,十字型街,还有大街小巷的布局,在街的尽头往往设置作为村落防御性的望楼。黄姚古镇作为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老街呈条带状,由西至东蜿蜒穿过古镇,八条古巷由老街延伸而出,八条古巷全长10多公里,宽度2米至5米不等,古街铺地全用青石板砌成,石板街路面铺装技术精湛,街道空间尺度宜人,建筑有退有进。沿街分布的民居家家门前贴着对联,究其原因由于黄姚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黄姚古人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据史料记载,从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姚就出了11名举人。如今,家家门前贴对联仍然是黄姚人的习惯,也算古镇一景(见图3)。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3  古街

四、民居单体建筑

昭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江中游,素有“广西咽喉”之称,隶属贺州地区管辖。地理座标为北纬23°39’—24°24’,东经 110°—111°19’。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梅雨,夏季炎热,冬季阴寒,人口密度大,因而这里的四合院,三面或四面的房屋都是两层,从平面到结构都相互连成一体,中央围出一个小天井,这样既保持了四合院内部环境的私密性与安静的优点,节约了用地,还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在南方有许多合院式住宅,它们的形式是四周的房屋被联接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所以称为“天井院”住宅。天井住宅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房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一开间厢房,前面为高墙,墙上开门。另一种是四面都是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院,这里的正房称为上房,隔天井靠街的称下房,大门多在下房的中央开间。 

古镇典型民居形式多是天井院的第二种形式,主要的正房多为三开间,一层的中央开间称为堂屋,这是一家人聚会,待客,祭神拜祖之用,应而是全宅的中心。堂屋两边,正房的次间为主人的卧室。卧室的门不得直通堂屋,前面有一扇校窗对着厢房,卧室光线昏暗,空气不流通。

天井作为天井院落中的重要部分,它的面积不大,宽度相当于正房中央开间,而长只有厢房之开间大小,所以小天井只有4M×1.8M左右,加之挑出的屋檐,天井真正露天部分只剩一条小缝。但是它还起着住宅内部采光、通风、积聚和排泄雨水及吸除尘烟的作用,增加内外空气的对流。天井四周房屋皆向内坡,雨水顺屋面流进天井,而在天井中央设一水池容纳雨水。这种四面屋顶皆坡向天井,将雨水集中于住宅内的作法被称为“四水归一”,“肥水不外流”,对于将水当为财富的百姓来说,这自然是大吉大利的事了。狭小的天井能防止夏日的暴晒,使住宅保持阴凉,有心的主人还会在天井里设置石台,置放些花木石景,更使这小天地富有情趣(见图4)。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500){this.width=500}" border=0>
图4  古镇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所体现的“原生态”思想是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并且总结出可传承的建设经验。而人们往往将这些经验总结整理,用形象和口语化的方式表达。正是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才使“原生态”模式在广大群众中有了基础,才使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原生态”模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经久不衰,并被后人用于指导现代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3] 李秋香,陈志华.中国古代村落——流坑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 楼庆西.中国古代村落——西文兴村[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 黄浩.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四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6]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7] 尹特尔(Ernest Jester).风水是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 郑皓怀,石铁矛. 城市设计中生态思想运用的探索[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295-298.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