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梦想的两个关键因素。如果说前者是治标,那么后者无疑就是治本。目前,城市建设对于前者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对于后者则不尽然。因为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价值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未能及时而有效地保护生物资源,我们正逐步毁掉城市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城市生物多样性价值何在?如何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梦想?就此,本报记者通过与业内专家广泛交流,撰写综述三篇,敬请关注。
读过《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因为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在春天里就不再听到燕子的呢喃、黄莺的啁啾,田野的春天从此变得寂静无声了。那么,类似景象在城市是否存在?生活在城市的生物物种够丰富吗?
城市物种持续减少
“城市生物多样性比人们想象的要好。”一听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的问题,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毫不犹豫地回答。陈水华与他的研究伙伴以鸟类为重点,长期关注城市生物多样性问题。
“在同等面积内,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并不差。以鸟类为例,杭州城郊有200多种,就算田野也不会有这么多。当然,城市生物多样性有一个缺点:珍稀种类少,优势种类明显,兽类几乎没有。”陈水华说,“中心城区差也是一个特点。”
在他看来,其实,现在在不少乡村,生物多样性现状也并不乐观。由于卫生条件不好,加上人们生物保护意识差,乱捕滥杀严重,相同面积内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可能比城市还差;而城市一般都有湿地、绿化带、郊野公园等保护性地域,为更多生物物种存续创造了更多可能。
不过,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不容乐观。“城市中看到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几种常见树种以及一些常见的全球性观赏花卉,奇花异草则要到温室参观。至于动物,我们习惯了与蚊子、苍蝇、蟑螂还有老鼠为伴,要看其他可爱的动物就要去动物园。”有人不无戏谑地说。
城市变得越来越喧闹,但同时也越来越寂静。车水马龙的道路、热闹非凡的小区、人流如织的街道,在夜深人静之时,往往死寂一片——既没有昆虫浅吟低唱,也没有小动物粉墨登场。
“记得还小的时候,每到夏天傍晚,楼下院子里就能听见蛐蛐等昆虫欢快地鸣叫。胖乎乎的菜青虫和大金刚,也常常成为小朋友们追逐的玩伴。如今,这些昆虫很多正在悄然退出我们的生活,成为遥远的童年记忆。”有人写道。
的确,在我们身边的绿地、公园、绿化带里,春雨后没有蚯蚓在泥土里出没,夏夜萤火虫难觅踪影,秋季更无法欣赏成群蝴蝶蹁跹起舞。草坪就是草坪,干净整洁,别说小动物,就连蚂蚱、螳螂也难发现。同样,树木就是树木,整齐划一,可能连蜘蛛网也看不到。
陆上一片死寂,水里其实也不热闹。在任何时候,除了人工放养的观赏鱼,希望在城市河流看到野生鱼群甚至青蛙、乌龟、泥鳅等,有点不现实。更有甚者,曾经波光潋滟、蜿蜒流淌的河流如今早已难觅踪迹。
在城市,生态系统愈加简单、生物物种持续减少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曾经针对北京市六环路内昆虫作过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里,象鼻虫就将减少一种。这与陈水华“中心城区差”的说法不谋而合,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基本符合不少人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的“预期”。
城市物种为何减少
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否定城市生物物种不够多样的基本判断。至于原因,当然就是城市化。
“一般而言,城市化程度与生物多样性呈反比的关系——城市化程度越高,其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越差。”浙江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教授丁平认为,“中心城区比外围郊野生物物种要少的事实,不正说明了问题的本质?”
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化其实就是去自然化。因为人口密集、高楼林立、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彻底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内千千万万的生物物种受其影响是必然的。
在专家们看来,在经济社会更加发达的地区,贯通城市群的密集高速公路网使区域自然环境严重碎片化,生物的自由传播和流动受到严重限制;大规模平整土地、整治水系等开发活动,又使土地资源异质性大大降低,均匀度大大提高……这些因素无不从根本上动摇了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基础。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区域内原生自然地理格局、地表结构改变更大,其生物多样性也相应地受影响更大。
尽管城市绿化建设力度也在持续加大,但因为楼群、道路、各类管网等基础设施密集而相互隔离、分割,城市绿地往往沦为“绿色荒漠”。更多生物物种要想在此存活、繁衍,其实不易。
在自然环境中,鸟类、昆虫类、爬行类等生物可以自由迁徙。然而,在彼此隔绝的城市绿地中,想要“翻山越岭”去觅食,对那些弱小生物如昆虫、小动物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从繁衍角度看,不少生物如昆虫的成长历程都要经过产卵、幼虫、蛹、成虫等必经阶段。这通常需要藏身的泥土、树丛、灌木丛等,静静等待化蛹蜕变。然而,如今城市里遍地的柏油路、水泥地等,单一的生态系统几乎让小虫子无处藏身。在水里,没有水草丛、淤泥滩涂的河流,鱼类同样不可能产卵、繁殖。
此外,现在的城市绿化植物非常注重观赏性,“以人为本”,而忽视居住在此的小昆虫等生物。那些从外地引进的树种,没有本土树种适应性强,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往往自身难保,根本无法为昆虫提供栖身之所。陈水华还告诉记者,因为不适应外来树种,法桐树上从不会有鸟雀筑巢。
凡此种种,都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