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大英县调查发现,由于钱少、人手少,致公益林出现管护“空当”
算算周期,明年或将是柏树杀手——蜀柏毒蛾的“爆发年”,可现状是林子没人管。“想到这个,觉都睡不好。”大英县林业局总工程师颜新华很发愁。
大英县有确权到户的集体公益林99501亩,已纳入我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啥没人管?
一亩林地仅有10元补助留守老人没动力护林
10月10日下午,大英县玄音村村民熊寿勋领着记者,想去自家公益林看看,才发现,找不到通向树林的小路——两年没去,杂草把路都遮住了。“哪儿有精力管哦。”熊寿勋直言,林改后,家里共分得公益林3.3亩。可儿子不在,自己和老伴两人种了6亩玉米,还养了19头猪。至于管护林地,两个老人有心无力。
公益林管护责任是“落实到户”的。2011年天保工程开始,大英县林业局与林农签订了森林管护责任协议书,要求后者承担自家公益林的日常巡护、防病虫害、火灾、盗伐等工作。若有失职,将减扣生态效益补偿金。
然而,在大英县,这一惩罚措施形同虚设。
根据天保工程二期标准,公益林每亩每年有10元生态效益补偿。大英县地处丘陵,林地零星分散,林农户均公益林约2亩,管护收入一年不过20元,“这点钱,说要调动积极性,确实很勉强。”玄音村村主任陈云华说。
颜新华直言,年轻人多外出打工,留守的老年人无力管护公益林。
大英县森林火灾并不严重,但每隔约3年,就会爆发蜀柏毒蛾虫害,而公益林主要树种就是柏树,“严重时,晚上拿灯光诱捕,第二天一早能接一盆死虫。”颜新华表示,只有发现毒蛾幼虫后提早报告林业部门,才能预防虫患爆发。
能否聘人护林?集中补偿资金与现行政策相悖
在颜新华看来,如能将补偿资金提出部分集中使用,或能解决上述难题。
2011年,我省天保工程将森林管护资金与生态效益补偿合并,直补给林农。合并后,大英县每年获得97万元,而在此之前二者分离,每年专项管护费只有33.18万元,但资金相对集中,县林业局成立了60人的公益林管护队,每人月工资500元,负责管护数个村子。
相对于林农,管护人员更专业。熊寿勋至今还记得,2009年以前,村里的管护员陈方富每个月都骑自行车来村里转悠几次,“在树下铺张白纸,抓到树枝摇,看掉下来好多黑色的小虫子,他就算得出来,今年得不得遭虫害。”管护人员有相应考核管理办法,林业部门可通过护林日志等予以监察。如公益林出现虫害,则惩罚相应人员,扣工资乃至辞退。“月薪几百元,对留村的中老年人有吸引力。”颜新华说。
能否集中资金,聘用管护员?为此事,颜新华曾多次咨询国家天保中心工作人员,得到答复称,这与现行天保工程政策相悖。目前,省内也并没有相应政策明确允许。
公益林管护“空当”非个例
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学军
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各地林权所有者——即林农,成为了公益林管护者。然而由于农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乡老人、儿童很难形成管护能力;另一方面,补偿资金分摊到每户后并不多。在川中丘陵地区,由于公益林分布零散,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钱少、人手少,以致公益林出现管护“空当”,此一问题在我省日益凸显,远非个例。
要管好公益林,我省或许需要专项的管护资金,用于聘请专(兼)职护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