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呀,幸福在哪里,幸福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那里有红花呀,那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儿时的一首歌谣唱出了幸福的含义。而生活在绿色之中,不仅是小朋友的幸福,更是所有人的幸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一座美丽的绿色城,去感受绿色带给我们的幸福,去触摸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梦想。
金湖,一座以“荷”为永恒主题的花园都市,满目滴翠,人水相和,一城绿色半城湖。蓝天是头顶花冠,碧水是腰间玉带,园林是一袭长裙,绿色是华美盛装。绿色生态是金湖最显著的特色。全县拥有农田林网51.9万亩,林网化率99.8%;森林覆盖面积为2858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51%。截止2012年,金湖城镇公共绿地面积2099156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共绿地13.85平方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园林城、省级生态农业县,是中国绿色名县。
耕耘绿色田野
大自然的青睐与眷顾,让金湖拥有了绝佳的绿色品牌。打开金湖农业生产“地标图”我们可以看到,黎城草莓种植园、荷盛莲叶基地、陈桥镇万亩科技示范园(红榉园、葡萄园、蔬菜园)、吕良镇环白马湖万亩设施水生蔬菜园(大棚荷藕、芡实)、设施瓜果蔬菜园和设施采摘园、金北镇张方的灵芝种植科技园、刘庄村生态优质葡萄园、董河千艺莲农家乐……一个个特色农业板块,一块块绿色田野,构成了金湖绿色农业的“大拼图”。
依偎着宁淮东线沿线西侧的陈桥镇花卉苗木产业基地,红榉树枝繁叶茂,在阳光下散发出清新的气息。
“这个基地是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进行‘升级改造’,才变成了现代农业园区。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红榉树效益十分看好。”看着园区快速发展的势头,振兴村党总支书记吉文建开心之情溢于言表。
为抢抓难得机遇,放大土地集聚效应,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今年金湖县加快了“万顷良田项目”工程实施进度。目前,金湖县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分为三个片区,分别位于金北镇张方村、陈渡村、陈桥镇新丰村及戴楼镇小集村。工程区域总面积20757亩,农户总数1206户,人口4560人,拆除建筑总面积145735平方米,可新增耕地3479亩。
与此同时,金湖县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要求,相继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4个,“园、区、带”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去年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省定标准的93.3%,在全省农业绩效考核工作中名列全市第一。先后获批“金湖大米”等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为全省县级之最,认证214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生产面积占比位居全省首位,成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县。规划建设了绿色食品工业园,引进了国内民营企业500强——雨润集团的肉鸭产业化等一批重大项目。从2012年起,全面建设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级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农业改革试点县,大力发展精致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
兴建绿色银行
贯穿全县腹地的淮河入江水道,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经济长廊。县城一侧的三河滩风景区,从天刚亮到月挂当空,游人都络绎不绝。整条水道两岸,水杉、垂柳、槐树,荫可蔽日,蒿茶、苫草等绿如地毯。县农委主任王守和说:“全县林地已有41万亩,去看看那滩地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森林公园吧,那不光是城里人来了不想走的大氧吧,而且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树木在‘长钱’不说,林下经济现在每年都已超过了3亿元。”
近年来,金湖县坚持不懈抓造林,立足“大搞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力推进绿化工作,使造林绿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百姓充分享受到了造林绿化带来的成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金湖县相继建成了白马湖生态渔村、荷花荡湿地公园、荷花荡农家乐、荷盛莲业基地、水上森林公园、柳树湾湿地公园、运西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农庄等景点。一张张熠熠生辉、美如仙境的水乡生态旅游名片吸引了来自上海、苏锡常以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法等国内外大批游客。
金湖县依托农业改革综合试点工作,着力构建“一主四辅”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加速完善对外通道、旅游布局和服务体系。镇村以河、堤、路、渠、村庄绿化为主体,建成综合防护林体系,荣获中国绿色名县、江苏省农村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称号。
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紧紧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拓宽了林业发展空间,探索出一条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唱戏的成功之路。2012年全县实施林下复合经营面积达到20万亩,带动农民创业就业3.2万人,年增加农民收入3.6亿元,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多种经济形态,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打造绿色家园
从2012年起,县政府推行农村环境卫生“四位一体”机制,建立河道保洁、公路养护、绿化管护、镇村环卫保洁一体化长效管理模式。设在县城管局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河道保洁、公路养护、绿化管护、镇村环卫保洁四个工作小组,负责对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督查和考核。各镇也成立相应的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原来多名领导分管、多机构管理的模式调整为一名领导分管、一个专职机构负责的管理模式。同时探索和推进农村环卫管理市场化,组建物业管理公司,落实管理措施,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其中,塔集镇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全部对外发包,戴楼、前锋、陈桥对集镇等重点区域实行了对外发包,其余各镇采取了内部运作模式。城乡环卫设施的不断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建设生态宜居金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县城乡环境卫生统筹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按照国家一类标准,投资3800万元在苏北24个县级城市中首家建成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镇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4座,镇、村配备农村环境保洁员945名,配套垃圾运输车815辆,建成垃圾池(房)3349座,设置垃圾桶(箱)7349只,平均每9.2户家庭设立一个垃圾池(桶),将村庄、河道、道路、绿化合为一体,由专业的保洁公司运作,建立“四位一体”的农村环卫管理模式,实现了农村环卫管理长效化、城乡统筹运转常态化、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2010年,省住建厅在我县召开苏北苏中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会,县垃圾卫生填埋场被评为“江苏省城建示范工程”。
经过全县干群多年来的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不懈努力,金湖的天变得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人居生态环境更美了,人们的生活更和谐幸福了。金湖先后获得“中国湖鲜美食之乡”、“中国荷文化之乡”、“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等多项殊荣,并被评为联合国最佳生态和谐环境美丽城市、中国最佳环境县、国家平原绿化先进县,群众也从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中分得了“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