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市场动态 » 深圳绿化该做“减法”吗?

深圳绿化该做“减法”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1  浏览次数:536
    省花协11月11日资讯:

        近日,市民郑小姐反映称,侨香路附近绿地树木太多,彼此受影响,有些小树长势不是很好。郑小姐说,深圳有些地方绿化太密,夏挡风、冬遮阳,叫人烦。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给市民造成困扰的绿化不止这一处,有市民甚至表示,某些区域的绿化已经让人有“不除不快”的冲动。

  树木种植太密也有人烦恼

  根据郑小姐提示,记者来到侨香路翠海花园小区附近的一块绿地。乍一看,绿地挺宜人,像片小树林,郁郁葱葱。仔细看,树木杂乱,毫无章法,谈不上什么美感;因太密,彼此影响严重。记者留意到,有一棵树被三棵大树围住,因接触不到阳光,有一半叶子已经发黄。

  住在附近的李小姐说:“每次路过这里,我都快步走过,因为它给人一种败落的感觉,看了心里不舒服。”

  随后记者又来到侨城东路。新浩城小区旁,也有一排被市民“投诉”的树木。记者看到,这里的一排行道树分为三层,最上面是榕树,中间是较矮的景观树,最下面是灌木。上下两层长势还不错,中间的树半死不活。它们彼此紧挨着,距离不足2米,树干少、树叶稀,活像一个个重病患者。

  经由侨城东路,记者来到深南大道。深南大道两侧行道树长势较好,没有很明显的“病态树”。不过中央隔离带的树木过于密集,如高新园TCL大厦前,树木至少有4层,像一道密不通风的绿墙,很压抑。

  记者在街头采访了数十位市民,其中十余位市民表示,早发现这一带绿化有点过头,不仅浪费资源,还破坏效果。一位姓陈的市民说,这一带刚开始乔木、灌木、草坪错落有致,很漂亮,但这些年乔木越长越大、灌木越长越密,显得杂乱压抑。”

  约有一半受访者表示:“这一带树木确实有点多,应调整一下。”

  有附近居民认为,对绿化做“减法”,并不是要减少小区的绿化覆盖率,而是要“减”掉那些过密的树木;此外,“减绿”是树木生长需要。

  深圳绿化存在三个问题

  据介绍,2011年,深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5%,绿地率39.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在全国大城市中首屈一指。

  深圳一名绿化专家认为,深圳发展面临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越来越明显。深圳未来应思考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发展绿色低碳,推动宜居城市建设。“我认为,市民所说的‘绿化做减法’,并不是要减少深圳的绿化面积,而是希望对我市部分区域绿化过密、杂乱无章的现象进行梳理调整。”

  他说,目前,深圳绿化存在三个问题。首先,部分区域树木种植太密,影响树木正常成长;其次,在很多区域,一味人工营造复层密林,乔、灌、草、藤一起上,其他绿化模式基本被抛弃,以致公园与道路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三是原关内外绿化水平严重不均衡。

  在部分市民意识里,种树“做加法”有理,符合环保理念;相反,凡砍伐树木,甚至修剪树木,都是不能接受的。即使树木过密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或过高影响高压线走廊,也不能间伐,只能年复一年反复修剪。

  专家表示,其实,树木经过修剪、移植与间伐后,不但整体绿化面积不会减少,梳理后的树木反而更健康、茂盛与优美。

  绿化“减法”不是乱砍滥伐

  在深圳,调整绿化是件引人关注的事情,市民们对此也有各种看法。

  市城管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讨论“加法”和“减法”前,应先向市民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首先,“加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增加绿地面积;二是在一定区域内增加绿化密度。其中,增加绿化面积肯定是有需要、也有必要继续进行的,而在一定区域内过度增加绿化密度的做法,则应该摈弃。

  “减法”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进行间伐、降低植物密度,给植物更大的生长空间;另一种是不负责任地乱砍滥伐,不仅减少植物数量,还降低绿化面积。其中,前者是城市绿化必要的调整手段,后者则是对绿化的破坏,也是要摈弃的。

  但在一些市民看来,城市绿化的最高境界应是“森林化”,多些绿色终究是好事,植物的生长空间不应由人类去调整,让植物通过自然法则去生长才是“硬道理”。

  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姚小姐表示,绿化是人们在城市中对自然的恢复,既然如此,就不应该过多干涉,遵循自然法则就好了。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深圳绿化该做“减法”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