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海生态博览园的开园标志着北海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突破制约瓶颈,实现科学发展,据统计,博览园内共有树种40余种,共计栽植各类苗木1.5万亩,尤其是“先锋树种”盐松的引进改变了过去“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状况,实现了绿色革命,使盐碱地绿化步入快车道。
突破土地瓶颈和资金瓶颈,建立土地流转模式。成片造林的首要瓶颈就是土地的分散性,北海新区采取租赁百姓土地,转租给专业绿化公司经营的方式,流转了2.16万亩土地,建成了万亩林场、圣东林场等成片林地。解决了造林资金瓶颈,实现了“政府要生态、企业要效益、农民得实惠”。
突破淡水资源瓶颈,建立现代水网体系。水是植树造林的生命线,北海新区地处下游,淡水资源缺乏,为此,该区构建了以郝家沟、小开河为输水载体,以北海水库、湿地公园为调蓄中枢,以四位一体方田沟路渠配套为基础工程的现代水网体系,确保旱能浇涝能排,突破淡水资源瓶颈。
突破土壤盐碱瓶颈,建立原土绿化方式。北海土壤盐碱化程度高、立地条件差、树木成活率低,鉴于此,区管委会和农林水牧局积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引进专门培育耐盐碱苗木的山东三益园林绿化公司,采用原土绿化方式,用盐松做先锋树种,在含盐量千分之十的土壤中进行原土绿化,摒弃以往需要换土和借助其它介质改良的客土绿化方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自年初以来我区在万亩林场、湿地公园、圣东林场已先后栽植盐松650亩。
突破思想瓶颈,树立永不言败的信念。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壤环境容易让人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和退缩情绪。凭着北海人的专注和执着,不断探索,开拓进取,破解难题,一步步攻克堡垒,一层层激活密码,让荒碱地变成绿洲。
“四破四立”,唤醒盐碱地,激活造林密码,将有力地推进北海新区“环境活区,生态建区”的进程,为打造“生态港城,美丽北海”夯实基础。
省花协11月13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