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夏天常常是暴雨引发泥石流,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自飞播造林以后,很少再有暴雨,泥石流也就少了。”从1987年到2012年间从事丹凤县流岭飞播造林基地护林员工作,现任丹凤县寺坪镇赵塬村白塬组组长的周成良告诉记者。
丹凤县流岭飞播造林基地是以油松为主的混交型飞播林,1976年至1986年间,林区共实施飞播造林62.58万亩,从2007年至今,采取修枝、割灌、除草和生态疏伐等多种抚育措施,共实施抚育面积6.7万亩。目前活力木蓄积量达到186万立方米,是西北五省乃至长江以北地区面积最大的飞播林基地之一。
据介绍,丹凤县流岭实行飞播造林后,森林生态效应十分明显。过去是“十旱九不收,下雨泥石流”,寺坪、花园、毛里岗等地夏季经常遭受冰雹袭击。飞播林郁闭后,这条冰雹带基本消失,濒临绝迹的羚牛、豹、林麝、灵猫、黑熊、斑羚、锦鸡等珍稀动物迁回林中生息繁衍,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流岭飞播造林基地的建成,在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同时,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据悉,流岭地区按照国家、集体、个人“226”的股份制比例进行分红,从2007年至今,已兑付群众分红520万元。目前林分树高达7-8.5米,胸径8-12公分,亩产值2000多元。“1986年以后我们开始抚育间伐,从1996年至今,间伐了四次,共收入7万元左右。”周成良说,家中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流岭飞播造林基地的抚育间伐、种植山茱萸和核桃,以及自己的劳务输出。2011年,周成良一家在镇上盖起了新房。
为使营林生产有序开展,流岭林场成立了抚育质量督察组,在深入抚育区检查抚育工作的同时,政府还对木材需求进行审批,并落实责任,开展人员技术培训。目前,在流岭林区完成和推广的飞播造林试验项目多达10余个,其中“飞播林抚育间伐技术样板建设”、“飞播林抚育间伐综合利用示范推广”、“GPS在飞播造林中的应用”、“飞播造林地面及植被处理”等试验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并在全省进行推广。